[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84697.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1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浩淋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前纵梁后部 框架结构 加强筋 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 加强板 减震板 弹簧 汽车 驾驶 整体装置 六角孔 横梁 底端 内壁 冲击力 门槛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包括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前纵梁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门槛,且连接杆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前纵梁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内部开设有多组六角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减少碰撞时带来的冲击力,能够使得驾驶人员能够更加安全的进行驾驶使用,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
现有的汽车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当现有的汽车在生产使用时,则需要通过汽车框架进行安装,汽车框架生产时未能理想的减少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值,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多功能化与安全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包括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梁,所述前纵梁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门槛,且连接杆的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筋,所述前纵梁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内部开设有多组六角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前纵梁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前纵梁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两个前纵梁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连接杆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每个连接杆对称安装在前纵梁的外表面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门槛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门槛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前纵梁通过连接杆与门槛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的数量均为两个,且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均呈90度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前纵梁通过弹簧与加强板固定连接,且弹簧的数量为两组,且每组弹簧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该一种汽车前纵梁后部的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为了更利于碰撞力的传递和分散,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进行加强整体装置的强度,由于第一阿基枪金与第二加强筋呈90度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更加坚固,从而能够更利于碰撞力的传递和分散使用,通过设置的弹簧和减震板,当使用人员将发动机安装在前纵梁之间,整体装置可以通过弹簧和减震板进行减力缓冲使用,从而使得整体装置能够减少抖动使用,从而能够使得整体整体装置能够更加稳定的使用,方便了使用人员对其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浩淋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浩淋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84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李箱支架
- 下一篇:全架式双牵引拖拉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