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569753.4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0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腾;吕慧敏;刘健;王剑雄;王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6 | 分类号: | F01P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冷却系统 导流管 风圈 本实用新型 风机 支架 发动机 风机冷却系统 发动机冷却 进气口连接 精准控制 冷却效率 内部设置 散热需求 故障率 进气端 风量 风速 替代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风圈,所述风圈利用科恩达效应产生气流,所述风圈的进气口连接于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导流管导入气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替代现有的风机冷却系统,降低故障率,根据发动机散热需求精准控制风量和风速,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由水泵、风扇、水箱中冷器、机油冷却器、节温器、水管等需要冷却和承载冷却介质的管路等零部件组成一个的整体。
风扇作为发动机冷却风的动力源,通过旋转产生空气流动,使其流过散热器的翅片,起到冷却发动机高温冷却液的作用。
现有的风扇结构的前端包括风扇、护风圈、护风圈支架、风扇连接盘、风扇托架、风扇离合器等十余种零部件,结构冗杂,轮系受力复杂。风扇离合器、风扇托架等旋转件,是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用户使用、维修成本较高。
在考虑整车的冷却系统匹配时,主要是考虑极限环境温度及发动机发热量最大的情况下风扇运转产生的风量能保证发动机不高温。因此,在一般工况下,风扇产生的风量都是富余状态,同时风扇运转消耗的功率占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比例也比较大,如果一般工况下保持风扇全速运转,不仅不利于发动机保持工作温度稳定,而且会增加发动机耗功,增加油耗。因此控制风扇转速能有效降低发动机油耗、保证发动机工作温度恒定。风扇离合器就是用来控制风扇转速的零部件。但是风扇离合器体积重量大、成本及故障率较高。目前电控硅油离合器节油效果最佳,但存在冷启动脱开慢和热保护的缺陷,这样就导致其节油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能够替代现有的风机冷却系统,降低故障率,根据发动机散热需求精准控制风量和风速,提高冷却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设置于发动机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风圈,所述风圈利用科恩达效应产生气流,所述风圈的进气口连接于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导流管导入气体。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为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为两个,所述导流管对称设置于所述风圈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风圈的进气口对称设置于所述风圈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风机连接于整车的ECU。
优选地,所述风机包括斜流式涡轮增压器和连接于整车ECU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斜流式涡轮增压器工作。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包括用于安装风机的第一段管路和用于导流气体的第二段管路,所述第二段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段管路和所述风圈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段管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管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为圆管或方管。
优选地,所述风圈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优选地,所述支架为四个,所述支架沿所述风圈周向均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将无叶风扇的风圈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叶片式冷却风扇,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噪声。
此外,通过风机导入足够的气体,经导流管将气体导入风圈的进气口,风圈利用科恩达效应产生气流,诱导风圈周围气体贴风圈壁流动,卷入和增加风圈周围的气体,可数倍增加气体的流量,带动周围的气体流通,从而将发动机的热量带动到散热器,经散热器将热量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569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