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装方式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7890.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6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慧;江善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B64C39/02;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飞行器 多旋翼飞行器 安装方式 加强筋 气囊式 横列 升力 本实用新型 飞行方向 航空物探 抗风性能 农林作业 升降控制 物质运输 下降压力 旋翼机构 旋翼转速 应力作用 有效载荷 上升时 吊舱 航拍 旋翼 重载 破损 复合 施加 飞行 观察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安装方式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它主要包括气囊、加强筋、四个旋翼机构、横列式双桨机构和吊舱。气囊为无人机提供主要升力、克服无人机有效载荷小的缺点。横列式双桨为飞行器提供上升时部分升力,亦可反向旋转提供下降压力,用于改变飞行的高度和升降控制。通过改变不同方位的四旋翼转速,可以及时调整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并为飞行器提供前飞动力,提高抗风性能。气囊受到应力过大时容易破损,气囊上的加强筋可以分散旋翼给气囊施加应力作用,改善该复合飞行器的结构强度。该飞行器不仅适用于航空物探领域,而且还能够适用于农林作业、航拍观察及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载、高效、稳定、安全、方便、低廉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航空物探领域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是结合旋翼技术和气球原理,为无人飞行器提供高效、重载的复合动力,改进的安装方式加强了飞行器结构强度。
背景技术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人们便开始致力于将航空产业与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以求在物探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回顾过往航空物探的发展历程,显见,前期的飞行平台选择主要还是以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为主,直到近年来随着航空各项技术的日趋成熟,由于具有安全性高,飞行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四旋翼无人机及飞艇等飞行器在地质勘探上的应用所凸显的优势以及其发展前景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航空物探俨然成为了地质勘探技术不断进步不断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然而,它们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四旋翼无人机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及高效性,但其低载荷与低航时的缺点却也大大影响了物探工作的开展。相对于四旋翼飞行器,浮空器似乎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系留气球、高空飞艇都是充分利用空气静升力来提供升力的浮空飞行器,它们具有留空时间长、造价低廉、能源消耗极小的优点,可以利用自身内部氦气的浮力将其升至空中,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但是系留气球的机动性能非常差,高空飞艇由于体积大,在侧面没有很好的动力装置,因此受侧风的影响很大,难以操纵。若是某种飞行器能将旋翼技术与空气浮升力的优势相结合,则该设计方案便能符合航空物探领域对飞行器的技术要求。该设计方案需要旋翼与气囊组合,在结构上,气囊安装旋翼的部位,因为旋翼振动过大时,气囊安装支座的位置受到过大应力,容易造成气囊破损,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改善了这一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航空物探在多旋翼无人机技术有效载荷小、续航时间较短、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装方式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该飞行器不仅能实现重载、高效、稳定和长航时,而且还能有效地的解决航空物探对低飞高度的要求。是为解决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安装结构强度不足,气囊安装旋翼的位置由于应力过高容易造成气囊破损等问题而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安装方式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横列式双桨用旋翼1、气囊2、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四旋翼用旋翼4、带管夹的圆形支座11、横列式双桨用无刷电机12、碳纤维杆13、横列式双桨机构14、旋翼机构15、加强筋16;其特征在于:横列式双桨机构14位于类球状的气囊2顶端,四个旋翼机构15处于气囊2中心轴线四周的同一高度上,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其中,四旋翼机构15和横列式双桨机构14均与气囊2和气囊上加强筋16分别用强力胶、尼龙搭扣连接,方便拆装和分散气囊安装旋翼的支座所受的应力,气囊2提供主升力,由两个旋翼1组成的横列式双桨提供起飞时的辅助升力和降落时的下压力;四个旋翼4主要控制飞行姿态和飞行方向,加强筋16分散旋翼施加给气囊的应力;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 上安装四旋翼用旋翼4,无刷电机底部固定在圆形支座11上;碳纤维杆13穿过圆形支座11的管夹并与气囊2固连,两个旋翼1安装在横列式双桨用无刷电机 12上,横列式双桨用无刷电机12底部安装以横列式分别固定在碳纤维杆13两端。
气囊2形状可根据使用要求设计成圆形、锥形、纺锤形类球状,其上有固定装置,保证气囊的形状及中心位置基本不变。
圆形支座11与气囊2固连,并且固连位置周围安装加强筋16分散旋翼带来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7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