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全景标定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5547.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0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政;秦换娣;谢琦林;冯东明;牛海东;郭东成;梁泽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景 标定系统 对中模块 控制模块 数据计算 节拍 标定设备 传统标定 传统流程 静态检查 效果检测 原有的 标定 工位 汽车 跑道 检测 流动 岗位 检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全景标定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OBD接口模块、控制模块、对中模块、静态检查工位,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OBD接口模块以及对中模块相连接;所述方法将传统流程中标定步骤与检测步骤分开,充分利用生产线上正常流动的节拍进行采图后的数据计算,待数据计算完毕之后,才在跑道检查原有的静态岗位进行效果检测,解决了传统标定方法工时节拍过长的课题,降低全景标定设备的数量,经济性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全景标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各个行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出现,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而全景影像泊车辅助系统是进一步实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先驱,先后出现在众多高端车系上。全景影像系统由一个控制器和四个180°超广角鱼眼摄像头组成,通过摄像头同时采集车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图像,经过控制器图像处理单元:畸变还原→视角转化→图像拼接→图像增强,最终形成一幅360度全景融合,超宽视角,无缝拼接的车辆周边实时全景俯视图,并通过中控主机DVD显示屏显示。
全景影像系统的正常使用时,需要将车辆前后左右4个镜头的图像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四个摄像头放置在不同的零件上,存在装配误差、零件误差、车身精度误差等因素,因此在车辆生产流水线上需要对全景模块进行标定及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整车下线。目前主流的检查手法是在同一个岗位完成对全景标定的整个流程并进行检测,这种检查手法需要占用的工时较多,不适合生产线快速生产的节拍要求。若需要提高速率,只能采用增加标定设备数量的形式,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全景标定过程中工时节拍过长,全景标定设备的数量低,经济性差的不足,本发明首要提供了一种汽车全景标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OBD接口模块、控制模块、对中模块、静态检查工位,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标定方法工时节拍过长的问题,降低全景标定设备的数量,经济性高,实用性强。
本发明进一步的提供了一种汽车全景标定方法,本方法将传统流程中标定步骤与检测步骤分开,充分利用生产线上正常流动的节拍进行采图后的数据计算,待数据计算完毕之后,才在跑道检查原有的静态岗位进行效果检测,解决了传统标定方法工时节拍过长的课题,降低全景标定设备的数量,经济性高,实用性强。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全景标定系统,包括OBD接口模块、控制模块、对中模块、静态检查工位,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OBD接口模块以及对中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OBD接口模块负责与汽车上的OBD接口相连接,采集汽车的VIN码以及硬件信息;
所述的控制模块负责控制汽车全景影像的标定过程,通过检测OBD接口模块获得的汽车的VIN码,判断汽车是否有全景标定功能;若判断汽车具有全景标定功能,则启动对中模块,控制对中模块对汽车的全景标定过程;若标定成功,则控制对中模块关闭,解除对中模块,并将车转移到静态检查工位进行标定效果确认;若标定失败,则控制对中模块关闭,解除对中模块,将车按异常处置流程处理。
所述的对中模块负责完成汽车标定过程中位置的对齐。
所述的静态检查工位负责对标定后的车型进行效果确认。
优选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有扫描枪,扫描枪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扫描枪用于扫描汽车成绩卡上的条形码,并将从条形码中将采集到的汽车编号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有成绩卡,所述成绩卡可嵌入扫描枪中,扫描枪将扫描到的汽车编号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待检测完成后,控制模块将检测结果与对应的汽车编号一起存储,同时,检查员将标定结果登记在成绩卡上。
优选的,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有显示模块,所述的显示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显示模块可直接将汽车的标定结果直接显示出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5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