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麸质的代餐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6974.5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7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蒋丽;林桂纯;蒋镇;马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正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7/104;A23L19/00;A23L25/00;A23L19/10;A23L33/21;A23L33/19;A23L33/16;A23L3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麸质 代餐粉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麸质的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大米、玉米、高粱、荞麦、小米、藜麦粉、香蕉粉、橘子纤维、草莓粉、黑加仑粉、南瓜籽、苹果膳食纤维、菊粉、魔芋粉、乳清蛋白粉、乳矿物盐、酵母粉、果胶粉,在不添加小麦、大麦、黑麦等麸质食品原料的情况下,通过原料的合理的配伍搭配,在满足乳糜泄等人群食用对于营养成分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代餐粉的食用性能,提高润滑细腻的口感、香气以及促进营养消化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健康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麸质的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多种谷物类复配食用,可以使不同种类谷物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得到补充,混合食物蛋白质中的必须氨基酸含量以及比例更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提高膳食蛋白质的价值。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以谷物为主题,开发多谷物膳食平衡的营养代餐粉十分符合国内人群的需求。
麸质,也称面筋,主要的成分是麦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主要存在于小麦、黑麦和大麦等谷物中,麸质是一种过敏原,可引发乳糜泻等病症。乳糜泻是慢性肠道吸收不良疾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达到了0.5-2%。在欧美有较多的无麸质食品,如无麸质意大利面、蛋糕、饼干等。对于无麸质食品而言,口感是影响其最为主要的饮食,由于蛋白质性质不同,无麸质食品缺乏网络结构,无法锁住水分,因此这种类似面糊的性质使得其在面包或者饼干的加工过程中会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出现较大的空隙,整体易崩溃等等。无麸质食品是指用天然的不含麸质的原料按照良好操作规范生产的食品。欧盟规定只有含低于20mg/kg麸质的食品才允许在包装上标注“不含麸质”。
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研究无麸质的食品,如公开号为CN108041119A公开了无麸质食用菌全谷物杂粮饼干,选择糙米、玉米、小米、马铃薯等制备得到。在代餐粉的加工中,目前针对于无麸质的研究还较少。代餐粉是一种综合性冲调粉剂产品,它集营养均衡、效果显著、食用方便等优点于一身。由于无麸质的产品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当中,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麸质过敏原引起疾病的代餐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麸质的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代餐粉的具体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在制备健康食品领域中的用途,适用于乳糜泻人群。
进一步地,所述的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在制备监控视频领域中的用途,其所述的代餐粉不含麸质。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麸质的具有改善血糖水平的代餐粉组合物,组分包括:大米、玉米、高粱、荞麦、小米、藜麦粉,不含大麦、小麦和黑麦。
进一步地,所述组分进一步包括香蕉粉、橘子纤维、草莓粉、黑加仑粉、南瓜籽、苹果膳食纤维、菊粉、魔芋粉、乳清蛋白粉、乳矿物盐、酵母粉、果胶粉。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分用量为大米20-30份、玉米20-30份、高粱20-30份、荞麦10-20份、小米10-20份、藜麦粉10-20份、香蕉粉2-5份、橘子纤维2-5份、草莓粉2-5份、黑加仑粉1-3份、南瓜籽1-3份、苹果膳食纤维1-3份、菊粉1-3份、魔芋粉1-3份、乳清蛋白粉3-5份、乳矿物盐0.1-1份、酵母粉0.1-1份,所述各组分为粉剂原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分用量为大米25-30份、玉米25-30份、高粱25-30份、荞麦10-15份、小米10-15份、藜麦粉10-15份、香蕉粉2-4份、橘子纤维2-4份、草莓粉3-5份、黑加仑粉1-2份、南瓜籽1-2份、苹果膳食纤维1-2份、菊粉1-2份、魔芋粉1-2份、乳清蛋白粉3-4份、乳矿物盐0.1-0.5份、酵母粉0.1-0.5份,所述各组分为粉剂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正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正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6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硒小麦和富硒玉米混合精粉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牛肉蔬菜营养面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