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3710.6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堀井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该车身前部构造即使在矩形形状的框体内的空间部的空间比以往扩大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载荷。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2、12),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上构件(14、14),其分别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2、12)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各上构件(14)具有:车辆前方侧的上构件下部(14b),其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以及脆弱部(140),其设置在车宽方向的内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由前隔板的侧支承件和下隔板构件、上构件以及连结部件构成的、正面观察时为矩形形状的框体。在该矩形形状的框体的内部例如形成有用于收纳雾灯等灯具的空间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703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框体的空间部内进一步增加其他零件且扩大空间部内的空间的情况下,例如,考虑使上构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弯曲。然而,在单纯地使上构件向外侧弯曲的情况下,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当向上构件输入正面碰撞载荷时,上构件向外侧变形或弯折,从而不能高效吸收正面碰撞载荷。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矩形形状的框体内的空间部的空间比以往扩大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的上构件,其分别配置在各所述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的外侧,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各所述上构件具有:车辆前方侧的顶端部,其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以及脆弱部,其设置在车宽方向的内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可获得即使在矩形形状的框体内的空间部的空间比以往扩大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载荷的车身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身前部的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2的(a)是包含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右侧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2的(b)是图2的(a)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车身前部右侧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4是表示从前侧内部件与后侧内部件之间的连结部位拆下了托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前侧内部件和后侧内部件之间的连结部位安装了托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右上构件的上构件下部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上构件下部的透视侧视图。
图8的(a)是连结部件的俯视图,图8的(b)是连结部件的仰视图。
图9的(a)是构成连结部件的前侧部件的俯视图,图9的(b)是后侧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构成连结部件的前侧部件和后侧部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连接的状态的分解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身前部
12 前侧车架
14 上构件
14b 上构件下部(顶端部)
16 连结部件
100 减震器外壳
108a 前侧内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37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冲击吸收结构的整体纵梁
- 下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总成结构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