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设备及其厢体电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49406.6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旺;周礼;张波;蒋忠城;蒋济雄;江大发;郭冰彬;陈晶晶;段华东;王先锋;袁文辉;刘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8 | 分类号: | B61D17/08;B61D17/10;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厢体 交通设备 电路系统 印制线路 电气系统 厢体底板 自动化生产 印制 电磁干扰 连接设备 人工布线 轻量化 体积小 重量轻 减去 侧墙 分层 分隔 剪线 线槽 劳动生产率 机械化 差错 调试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设备的厢体电路系统,包括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上印制有用于连接设备内电气系统的线路,线路上设置有接口。在厢体上分隔或分层印制线路,降低不同类型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可靠性;在厢体上印制的线路和厢体融为了一个整体,大大降低了振动对交通设备电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厢体印制线路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且减去了现有线槽的重量,利于设备的轻量化。同时由于厢体印制线路具有重复性和一致性,减少了人工布线和剪线的差错,节省了检查和调试时间,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厢体电路系统的交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设备的厢体电路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厢体电路系统的交通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设备的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车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厢体电路系统的布线对车辆的空间、电磁兼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受电缆布线空间的限制,高压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不同类型电缆之间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稳定性;交通设备运行时的振动、过弯道等情况可能导致电缆相互摩擦,严重时会导致短路影响安全。并且布线电缆数量多且长短不一,很容易绞在一起,难以梳理整洁,严重影响布线的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厢体电路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设备的厢体电路系统,通过将线路集成印制于厢体底板和侧墙的方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并简化组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厢体电路系统的交通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设备的厢体电路系统,包括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所述厢体底板和所述厢体侧墙上印制有用于连接设备内电气系统的线路,所述线路上设置有接口。
优选地,沿所述厢体底板宽度方向依次印制有多条通信线路、多条高压线路和多条控制线路,所述通信线路、所述高压线路和所述控制线路均沿所述厢体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且不同类型线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电磁干扰的间隔。
优选地,所述通信线路和所述控制线路于所述厢体底板的一端向内弯折相互靠近。
优选地,所述厢体底板包括依次贴合的多层基础板,多条通信线路、多条高压线路和多条控制线路分别印制于多层所述基础板。
优选地,所述厢体底板上安装有用于遮盖所述线路的保护罩板。
优选地,所述厢体侧墙上部印制有侧部线路,所述侧部线路沿所述厢体侧墙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侧部线路的两端向下的弯折,沿所述侧部线路延伸方向依次连接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所述接口。
优选地,所述厢体侧墙上安装有用于遮盖所述侧部线路的侧墙内装板。
优选地,所述线路的两端和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设备内电气系统的所述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通设备,包括厢体电路系统,所述厢体电路系统具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厢体电路系统。
优选地,所述交通设备具体为轨道交通车辆。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设备的厢体电路系统,包括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上印制有用于连接设备内电气系统的线路,线路上设置有接口。通过将线路集成印制于厢体底板和厢体侧墙替代传统的布线方式,在厢体上分隔或分层印制线路,降低不同类型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可靠性;在厢体上印制的线路和厢体融为了一个整体,大大降低了振动对交通设备电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厢体印制线路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且减去了现有线槽的重量,利于设备的轻量化。同时由于厢体印制线路具有重复性和一致性,减少了人工布线和剪线的差错,节省了检查和调试时间,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49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