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光学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8715.2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5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一安;小材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7;C08L83/05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黄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成 固化 硅酮 组合 制造 方法 以及 光学 半导体 装置 |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其能够得到一种固化物,该固化物的透明性和耐热变色性优异,且在高温条件下的硬度变化、尤其是因软化导致的劣化和重量减少小。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其含有以下成分:(a)由下述式(1)表示且25℃时的粘度为50~100000mPa·s的有机聚硅氧烷,(b)由式(2)表示的直链状有机聚硅氧烷;(c)由下述式(3)表示且25℃时的粘度为1000mPa·s以下的有机氢聚硅氧烷,(d)铂族金属系催化剂;(e)含环氧基有机硅化合物;并且,(a)成分或(c)成分中的至少一方在分子中具有芳香族烃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使 用了该组合物作为密封材料的光学半导体装置,所述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 适合于面向发光二极管(LED)元件等光学用途的密封材料等。
背景技术
作为LED元件的密封材料一般是使用环氧树脂,但已提案使用硅酮树脂 来作为代替环氧树脂的密封材料(专利文献1~3)。由于与环氧树脂相比, 耐热性、耐候性、耐变色性优异,因此尤其是以蓝色LED、白色LED为中心 来使用硅酮树脂。
然而,近年来伴随对LED的通电量增加,LED元件周边的温度上升,即 使使用了硅酮树脂,还是发生了下述问题:密封材料劣化且发生破裂、或是 因变色导致透光率降低。由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对LED元件的密封材料要 求在高温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即耐热性)。
作为改善耐热性的一般的硅酮材料,至今为止已报告以下组合物:一种 耐热性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其是对作为基底的有机聚硅氧烷掺合以150℃ 以上的温度对有机聚硅氧烷、铈的羧酸盐及钛化合物或氧化锆化合物进行热 处理而获得的反应生成物作为添加剂而成(专利文献4);和一种掺合有相 同添加剂的硅胶组合物(专利文献5)。然而,这些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并不 是能够得到具有橡胶硬度的固化物的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因此无法使用 于如上所述的LED元件的密封材料等用途。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6中,已报告一种耐热性硅酮橡胶组合物,其含有 2-乙基己酸的稀土类盐混合物,并且已报告厚度2mm的薄片状固化物在波长 600nm时的总透光率为90%以上。然而,此耐热性硅酮橡胶组合物中存在下 述问题:波长400nm附近的短波长光的透光性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016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5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86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60-163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291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WO2013/0846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成固化型 硅酮组合物,其能够得到一种固化物,所述固化物的透明性和耐热变色性优 异,且在高温条件下的硬度变化、尤其是因软化导致的劣化和重量减少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成固化型硅酮组合物,其含有以 下成分:
(a)由下述组成式(1)表示且25℃时的粘度为50~100000mPa·s的有 机聚硅氧烷,
式(1)中,R各自是相同或不同的不含芳香族烃基的一价烃基或氢原子, R之中的2个以上是烯基,相对于R的总数的50%以上为甲基,j是40以上 的整数,k是满足0≤k/(j+k)≤0.04的整数,在附有j的括号内的硅氧烷单 元和在附有k的括号内的硅氧烷单元可以相互随机地排列,也可以用嵌段的 方式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