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基板、覆晶薄膜及其对位方法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3325.3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3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杰;王向前;陈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44 | 分类号: | H01L23/544;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薄膜 及其 对位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覆晶薄膜、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与覆晶薄膜的对位方法,所述阵列基板至少一个第一引脚,用于与覆晶薄膜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引脚对应连接;第一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与所述覆晶薄膜上的第二对位标记进行对位;第一偏移标记,通过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及第二对位标记获得,设置于所述第一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的对位偏差。通过本发明,能够对阵列基板和覆晶薄膜的引脚的进行精准对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覆晶薄膜及其对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装置是指显示面板可弯曲变形的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器件,因其具有薄而轻、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宽视角、高亮度、全彩色等优点,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壁挂电视以及军事领域等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柔性显示装置中的覆晶薄膜(Chip On Film,COF)上的引脚/端子/电极需与屏体上的引脚进行对位。但是COF在制成过程中易受温度、湿度等的影响,产生膨胀或收缩,使得其上的金属走线的线宽线距发生改变。随着集成度的提升,柔性显示基板上的金属走线线距日益缩小,在热膨胀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短路。为了防止短路造成的烧屏,业界出现了斜形引脚的设计,将显示基板和COF上的引脚倾斜设置。此方法解决了热膨胀导致的引脚距离减小导致的短路等电性不良的问题,但是由于热膨胀问题,如何对屏体和COF上的斜形引脚准确对位成为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覆晶薄膜及其对位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上的引脚与COF上的引脚无法精准对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引脚,用于与覆晶薄膜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引脚对应连接;
第一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与所述覆晶薄膜上的第二对位标记进行对位;
第一偏移标记,通过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及第二对位标记获得,设置于所述第一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的对位偏差。
可选的,所述第一引脚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偏移标记与多个所述第一引脚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引脚相邻。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移标记为第一对位刻度,所述第一对位刻度包括横向对位刻度和/或纵向对位刻度;或者,
所述第一偏移标记为第一对位标号,所述第一对位标号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一横向对位标号和第一纵向对位标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覆晶薄膜,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引脚,用于与阵列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引脚对应连接;
第二对位标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第一对位标记进行对位;
第二偏移标记,通过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及第二对位标记获得,设置于所述第二引脚的至少一侧,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脚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脚的对位偏差。
可选的,所述第一引脚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引脚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偏移标记与多个所述第二引脚中的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引脚相邻。
可选的,所述第二偏移标记为第二对位刻度,所述第二对位刻度包括横向对位刻度和/或纵向对位刻度;或者,
所述第二偏移标记为第二对位标号,所述第二对位标号包括多个一一对应的第二横向对位标号和第二纵向对位标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3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可编程熔丝结构以及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