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9076.3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洋;蒋鑫;王士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75 | 分类号: | H01L29/775;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徐文欣;吴敏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结构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区和位于第一区两侧且与第一区邻接的第二区;
在所述第一区基底表面形成悬空的纳米线,在所述第二区基底表面形成支撑结构,所述纳米线的两端与支撑结构相连,所述支撑结构内具有掺杂离子,所述支撑结构与纳米线之间具有第二应力,且所述第二应力大于第一应力,所述第一应力为本征态的支撑结构材料与纳米线之间的应力;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层堆叠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牺牲层和位于牺牲层表面的纳米线材料层,所述牺牲层内具有所述掺杂离子,所述支撑单元与纳米线之间具有第二应力;所述牺牲层的材料包括硅锗;所述掺杂离子包括:碳离子、氮离子、氟离子和氦离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线和支撑结构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支撑结构膜,所述支撑结构膜包括多层堆叠的支撑单元;沿垂直于第一区和第二区连线方向上,去除第一区的部分支撑结构膜,在第二区基底表面形成支撑结构,在所述第一区基底表面形成与支撑结构相连的连接部;去除所述连接部内的牺牲层,形成纳米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第一区和第二区连线方向上,减小连接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线材料层的材料包括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内掺杂离子的掺杂浓度为:1.0e12原子数/立方厘米~1.0e17原子数/立方厘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形成方法包括:在所述基底表面形成初始牺牲层,所述支撑单元与纳米线之间具有第一应力;在所述第一区初始牺牲层表面形成光刻胶;以所述光刻胶为掩膜,在所述第二区初始牺牲层内掺入掺杂离子,形成牺牲层;形成所述牺牲层之后,去除所述光刻胶;去除所述光刻胶之后,在所述牺牲层表面形成纳米线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光刻胶为掩膜,在所述第二区初始牺牲层内掺入所述掺杂离子的工艺包括:离子注入工艺;所述离子注入工艺的参数包括:注入剂量为1.0e12原子数/平方厘米~1.0e17原子数/平方厘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单元的个数为两个时,所述支撑结构膜的形成方法包括:进行第一次支撑单元的形成方法;进行第一次支撑单元的形成方法之后,进行第二次支撑单元的形成方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纳米线之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进行退火处理;进行退火处理之后,在所述纳米线表面形成包裹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的材料包括:硅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纳米线和支撑结构之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形成环绕纳米线的栅极结构;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支撑结构内形成源漏掺杂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90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控晶闸管及其触发控制系统
- 下一篇: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