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生产膨化大豆蛋白粉及冷榨大豆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2650.3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江连洲;于殿宇;王彤;王立琦;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A23J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榨 大豆油 膨化大豆 制油工艺 蛋白粉 膨化 固定化酶 固定酶 大豆 生产 应用 挤压膨化参数 蛋白质变性 中性蛋白酶 大豆细胞 反应条件 人体健康 饲料配方 纤维素酶 营养物质 磷脂 出油率 大豆酶 过氧化 外露 酶解 酶膜 脲酶 养殖业 保存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生产膨化大豆蛋白粉及冷榨大豆油的方法。固定酶辊是通过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膜固定而成,利用固定酶辊对大豆进行酶解,可以使大豆细胞破坏,油脂充分外露,且反应条件温和,保存了油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大豆出油率,降低蛋白质变性程度。生产得到的冷榨大豆油,其磷脂含量为2.5%,酸值为1.1(KOH)g/g,过氧化值为4.9mmol/kg,更有益于人体健康;生产得到的膨化大豆蛋白粉,其脲酶活性为0.033U/g,NSI值为80.5%,油脂含量为5.1%,更为符合养殖业对饲料配方的要求。本发明优化了大豆酶解参数、挤压膨化参数及冷榨制油工艺参数,最终得到优质的冷榨大豆油及膨化大豆蛋白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生产膨化大豆蛋白粉及冷榨大豆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制油工艺主要是浸出法制油和压榨法制油,浸出法制得的油有一定的有机溶剂残留,影响豆油及豆饼的品质。而脱除有机溶剂,则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不利于企业应用。压榨法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热榨法提取的油脂品质较好,安全健康,但是残油率较高,损失较大,且传统压榨法制油中,大豆需经过软化、轧坯及蒸炒工序,会造成大豆中蛋白质变性。相比于热榨法,冷榨是指油料作物在入榨前不经过蒸炒等高温处理,入榨温度低于80℃的榨油方法。冷榨油具有纯天然特性,避免了传统高温榨油加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冷榨油不需进一步常规的油脂精炼工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油中各种脂溶性营养成分。但是由于冷榨制油工艺出油率较低,冷榨后豆饼残油率较高,会造成较大损失。
相比于传统冷榨法制油,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中,可以使大豆细胞充分破坏,显著提高大豆出油率。此外,相比于游离酶,固定酶辊可重复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挤压膨化是一种高温高压短时的处理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原料适用性广、改善实用品质、提高产品质量、浪费少、无废弃物等优点。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大豆细胞壁中的木质素熔化,使得其中部分氢键断开,细胞壁结构被破坏,细胞中油脂外露,提高后续榨油工艺的出油率。此外,挤压膨化也可以有效钝化大豆抗营养因子。
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中,不仅可以提高冷榨出油率,得到冷榨大豆油,具有较低的酸值、过氧化值,有利于人体健康。将冷榨后的饼粕蛋白质变性程度较低,经过粉碎加以利用,还可以生产出膨化大豆蛋白粉,提高大豆的利用率,为工业化连续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一种冷榨大豆油和膨化大豆蛋白粉生产的新工艺,通过固定酶辊酶解大豆,再将酶解后的大豆进行挤压膨化预处理,之后进行冷榨法制油,使油脂充分外露,提高冷榨大豆出油率,并且钝化大豆中抗营养因子,抑制蛋白质变性,得到优质的冷榨大豆油及膨化大豆蛋白粉。将固定化酶辊应用于膨化冷榨制油工艺生产膨化大豆蛋白粉及冷榨大豆油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加工前处理;二、酶解、三、挤压膨化;四、冷榨法制油;五、冷榨大豆油及膨化大豆蛋白粉产品质量测定。
利用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膜制备固定酶辊,对破碎后的大豆进行酶解处理,可以有效的破坏大豆的细胞结构,使油脂外露,并将其与膨化冷榨法制油工艺相结合,可以提高冷榨大豆出油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且固定酶辊可以多次重复利用,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稳定性高、可长时间进行连续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