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碰撞检测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94105.X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相泽辉明;绿川裕之;北条晃;石崎达也;梅泽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B60R19/48;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检测 构造 | ||
碰撞检测构造(1)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压力产生管(4);设于压力产生管(4)的后侧的板状的后壁部(10);设于压力产生管(4)的前侧的管压缩部(20),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延伸壁部(21);和设于后壁部(10)的后表面侧的压力传感器(5),压力产生管(4)在后壁部(10)的车宽方向端部,配置于后壁部(10)的后表面侧并与压力传感器(5)连接,在后壁部(10)的后表面形成有第一管收容部(50A)和第二管收容部(50B、50C)中的至少一方,该第一管收容部以允许压力产生管(4)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将其收容,该第二管收容部以允许压力产生管向沿着后壁部(10)的后表面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将其收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碰撞检测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车辆的前碰撞的构造,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在保险杠横梁的前侧配置发泡体,并且在保险杠横梁与发泡体之间、具体地在形成于发泡体后部的凹部内,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056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构造中,在管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在从发泡体以及保险杠横梁露出的状态下设于外罩的后方。因此,无法实现管的长度偏差吸收,也无法保护管的露出部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做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同时实现压力产生管的长度偏差吸收以及保护功能的碰撞检测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压力产生管;设于所述压力产生管的后侧的板状的后壁部;设于所述压力产生管的前侧的管压缩部,该管压缩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的延伸壁部;和设于所述后壁部的后表面侧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产生管在所述后壁部的车宽方向端部,配置于所述后壁部的后表面侧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后壁部的后表面形成有第一管收容部和第二管收容部中的至少一方,其中,该第一管收容部以允许所述压力产生管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将其收容,该第二管收容部以允许所述压力产生管向沿着所述后壁部的后表面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将其收容。
根据本发明,在碰撞检测构造中能够同时实现压力产生管的长度偏差吸收以及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示意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线示意剖视图。
图6是图1的VI-VI线示意剖视图。
图7是图1的VII-VII线示意剖视图。
图8是图1的VIII-VIII线示意剖视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碰撞检测构造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车宽方向端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表示后壁部的车宽方向端部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的XIV-XIV线示意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XV-XV线示意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94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喷墨用液体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