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44423.5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6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武宏;吉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外壳 车辆前方 车身前部构造 减震器基座 截面部 前表面 前壁 | ||
利用简单的构造提高减震器外壳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的强度/刚性。包括减震器基座(12)及减震器外壳(14)、在减震器外壳(14)的车辆前方侧与减震器外壳(14)连续的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减震器外壳(14)形成为以至少具有面向车辆前方的前表面的前壁(30)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形成为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在连续的减震器外壳(14)与减震器外壳延长部(16)之间具有形成S字状截面的S字状截面部(3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减震器基座和包围减震器基座周缘的减震器外壳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使用在车身前侧上部的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闭截面构造的罩脊(hood ridge),吸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输入的载荷。
在专利文献1中,罩脊与前侧车架利用减震器外壳(支柱外壳)结合支承。在减震器外壳的车辆前方连续地设置轮胎罩(车轮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03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前部构造中,减震器外壳(支柱外壳)与轮胎罩(车轮罩)的边界部位由弯曲的弯曲部形成。由此,在从减震器输入了载荷时,可能会在减震器外壳与轮胎罩的边界部位即弯曲部发生应力集中。其结果,存在减震器外壳及轮胎罩的强度/刚性降低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强度/刚性降低,例如考虑设置加强部件。但是,设置加强部件会使弹簧下重量增大,很难实现轻量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提高减震器外壳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的强度/刚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基座,其固定减震器;减震器外壳,其包围所述减震器基座的周缘;以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其在所述减震器外壳的车辆前方侧与所述减震器外壳连续,所述减震器外壳形成为以至少面向车辆前方的前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所述减震器外壳延长部形成为以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在连续的所述减震器外壳与所述减震器外壳延长部之间具有使来自所述减震器的输入载荷分散的S字状截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提高减震器外壳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的强度/刚性的车身前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车辆的局部省略立体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减震器外壳及减震器外壳延长部将扭力杆安装托架拆掉而示出S字状截面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端面图。
图5是表示安装有扭力杆安装托架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车辆的底面侧观察减震器外壳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端面图。
图8是表示减震器外壳的车辆后方的后端的侧视图。
图9是从车辆前方的斜方向观察图8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减震器基座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铅直上下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4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