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极管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74270.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国;赵凡奎;李忠仁;徐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嘉凌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成都坤伦厚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7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重庆市九龙坡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体 金属底板 三极管 引脚 三极管引线框架 凝胶层 封装 可拆卸式连接 平行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 引线框架 悬伸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三根引脚平行间隔布置,三根引脚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金属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三极管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凝胶层,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一封装体上,第一封装体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之间,上述的三极管与金属底板之间通过凝胶层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封装时,将金属底板固定在第一封装体上,在第一封装体上固定第二封装体,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封装的方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三极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高,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信、电视、雷达、计算机、自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随着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三极管的封装技术也同样快速向前发展。封装三极管产品时,其框架作为三极管的载体,对三极管起着安装固定的机械作用,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三极管固结于框架之金属底板上,其主要缺陷体现在:一方面,焊接过程中有可能损坏芯片;另一方面,焊接面易氧化,影响三极管与金属底板的连接质量,且焊接面不平整,影响产品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方便对三极管封装的同时,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所述金属底板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所述三根引脚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所述三极管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凝胶层,所述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一封装体上,所述第一封装体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所述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设置在第二封装体与第一封装体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技术效果为:上述的三极管与金属底板之间通过凝胶层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封装时,将金属底板固定在第一封装体上,在第一封装体上固定第二封装体,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封装的方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三极管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极管引线框架的剖视图;
图3是三极管固定在金属底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第一封装体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端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三极管引线框架,包括金属底板10,所述金属底板10的一端悬伸设置有三根引脚11,所述三根引脚11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三根引脚11的长度方向与金属底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金属底板10的板面上设置有三极管20,所述三极管20呈块状且与金属底板10之间设置有凝胶层30,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一封装体40上,所述第一封装体40上设置有第二封装体50,所述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金属底板10设置在第二封装体50与第一封装体40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三极管20与金属底板10之间通过凝胶层30连接,从而提高三极管20与引线框架安装的牢靠度,上述三极管20封装时,将金属底板10固定在第一封装体40上,在第一封装体40上固定第二封装体50,从而可提高对三极管20封装的方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嘉凌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嘉凌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74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