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78832.7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慧;单蕾瑾;戴咏夏;章丹竺;张静;李顺超;丁妞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方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种道北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机器人 连接底板 转动连接 转弯装置 主动行走装置 从动回转 回转轴承 行走装置 轴承 本实用新型 柔性配合 使用寿命 行走结构 有效改进 运行过程 拐弯 冲击力 变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该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包括主动行走装置和从动行走装置,还包括一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上部沿连接底板长度方向上转动连接有一位于前侧的主动回转轴承和一位于后侧的从动回转轴承,主动回转轴承上部转动连接主动行走装置,从动回转轴承上部转动连接从动行走装置。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有效改进了轨道机器人行走结构,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拐弯时与轨道之间的冲击力,保证了轨道机器人与轨道之间的柔性配合,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对轨道产生冲击,有效避免了轨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能够保证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效避免了轨道对轨道机器人的损坏,有效延长了轨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发展,轨道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场搭建的轨道通常带有转弯,目前,使用的轨道机器人在轨道上行走拐弯时,由于轨道机器人在行走时具有一定速度,即具有一定的冲量,轨道机器人的冲量容易对弯道产生冲力,即轨道机器人的行走部与搭载任务云台之间会产生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影响着轨道的稳定性,容易使得轨道产生变形,影响轨道机器人行走的平稳性,同时,这个冲量也对轨道机器人产生一定的损害,影响着轨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有效改进了轨道机器人行走结构,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拐弯时与轨道之间的冲击力,保证了轨道机器人与轨道之间的柔性配合,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对轨道产生冲击,有效避免了轨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能够保证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效避免了轨道对轨道机器人的损坏,有效延长了轨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适于广泛推广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机器人转弯装置,包括主动行走装置和从动行走装置,还包括一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上部沿连接底板长度方向上转动连接有一位于前侧的主动回转轴承和一位于后侧的从动回转轴承,主动回转轴承上部转动连接主动行走装置,从动回转轴承上部转动连接从动行走装置。
所述主动行走装置包括有一底部与主动回转轴承相转动连接的U型架,U型架内固设有一行走电机,行走电机带动连接有设于U型架两外侧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均啮合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两从动齿轮在U型架外侧上的位置相对应,从动齿轮均通过轴杆带动连接有设于U型架内侧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上方U型架内侧设有行走导向结构。
所述从动行走装置包括有一底部与从动回转轴承相转动连接的U型架,U型架两内侧对应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在U型架上设置的位置与行走轮在U型架上设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滚轮上方的U型架内侧也设有行走导向结构。
所述行走导向结构包括有设在U型架两内侧的相对应设置的导向安装座,导向安装座内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竖向导向轮。
所述导向安装座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相对应设置的横向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该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有效改进了轨道机器人行走结构,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拐弯时与轨道之间的冲击力,保证了轨道机器人与轨道之间的柔性配合,有效避免了轨道机器人对轨道产生冲击,有效避免了轨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形,能够保证轨道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也有效避免了轨道对轨道机器人的损坏,有效延长了轨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底板,2主动回转轴承,3从动回转轴承,4U型架,5行走电机,6主动齿轮,7从动齿轮,8行走轮,9滚轮,10导向安装座,11竖向导向轮,12横向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方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方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78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