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脚控加减挡和喇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9700.6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7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铁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铁汉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赵晓慧 |
地址: | 5274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键 喇叭装置 脚控 喇叭控制 控制线 加减 汽车 底板 喇叭控制线 控制装置 加减速 并联 本实用新型 挡位控制线 行驶 刹车踏板 事故发生 行驶方向 行驶过程 原车喇叭 左脚控制 变速箱 换挡杆 休息板 左脚踏 档位 可用 通孔 原车 拐弯 喇叭 驾驶 伸出 输出 双手 发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脚控加减挡和喇叭装置,在汽车的刹车踏板和左脚踏休息板之间设有脚控加减速挡和喇叭装置,脚控加减速挡和喇叭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底板、设置在控制装置底板右侧的箱体、加挡控制键、减挡控制键及喇叭控制键,加挡控制键、减挡控制键及喇叭控制键后部均连接喇叭控制线,加挡控制键、减挡控制键和喇叭控制键的上部从箱体上设有的通孔中伸出,加挡控制线和减挡控制线与原车换挡杆上相应的加减挡位控制线并联,喇叭控制线与原车喇叭控制线并联。可用左脚控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箱的档位,使发动机能保持最佳输出,提高行驶速度和驾驶乐趣,且能控制喇叭,拐弯时驾驶员的双手可专一地去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保证行驶的稳定性并避免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业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挡位和喇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装有手自一体变速箱汽车的加减挡装置,有的安装在方向盘上,有的安装在中控台下方换挡杆的位置,喇叭的按钮通常是安装在方向盘上,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如果汽车在拐弯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弯角大小不一又连续拐弯的山路中行驶的时候,需要手动加减挡或按喇叭,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如果在拐弯过程中,双手需要转换握方向盘位置时或转换位置后再去加减挡或按喇叭的时候,更加不方便和难以控制方向盘,并使得汽车的行驶轨迹不稳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如果用D挡去驾驶时,驾驶员又不能自主控制变速箱挡位,汽车在出弯时发动机不能时刻保持在最佳的转速范围而造成输出功率不足,从而影响出弯速度并大大降低驾驶乐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不需双手,而只用左脚就能控制加减挡或按喇叭的汽车脚控加减挡和喇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汽车脚控加减挡和喇叭装置,在汽车的刹车踏板和左脚踏休息板之间设有脚控加减速挡和喇叭装置,所述脚控加减速挡和喇叭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底板、设置在控制装置底板右侧的箱体、安装在箱体中的加挡控制键、减挡控制键以及喇叭控制键,加挡控制键后部连接加挡控制线,减挡控制键后部连接减挡控制线,喇叭控制键后部连接喇叭控制线,所述控制装置底板通过三个螺丝固定在左侧脚踏休息板的上部,所述加挡控制键、减挡控制键和喇叭控制键的上部从箱体上设有的通孔中伸出,加挡控制线和减挡控制线与原车换挡杆上相应的加减挡位控制线并联,所述喇叭控制线与原车喇叭控制线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减挡控制键和加挡控制键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侧的前部下方和后部下方,所述喇叭控制键设置在箱体的右侧的前部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底板长200毫米,宽100毫米。控制装置底板冲压成中间位置向下折15毫米,使得其装上箱体后,箱体上减挡控制键和加挡控制键与装在左侧脚踏休息板上部的控制装置底板在一水平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长100毫米,宽50毫米,高16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实现的:平时并不操作该装置时,驾驶员将左脚放在控制装置底板上的左边,即靠近汽车左内壁一侧的位置,需要控制喇叭时,以左脚后脚跟为中心将前脚尖顺时针转动并靠近该装置箱体,然后将前脚尖向上抬起拨动喇叭控制键;需要减挡时,以左脚后脚跟为中心将前脚尖顺时针转动并靠近该装置箱体,然后将前脚尖往下拨动减挡控制键;需要加挡时,则以左前脚尖为中心将后脚跟逆时针转动并靠近该装置箱体,然后将后脚跟往下压拨动加挡控制键。
本实用新型的三个按键虽然都用左脚去操作,但每个操作动作的前后或上下的区分清晰,操作方便灵活,造成错误操作的机会不大,就算万一驾驶员刚开始使用该装置未能清晰区分每个动作的方向,造成错误操作也只是误响喇叭,又或者是错误操作加减挡影响汽车行驶的平顺性而已,并不会造成汽车的突然急速而影响行驶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铁汉,未经刘铁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9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桥驱动装置
- 下一篇:基于汽车底盘的大功率自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