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自定位对准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84380.6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涛;李晓伟;焦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定位 微标签 电动车辆 车位 实际坐标 无线充电 定位基站 对准系统 自定位 对位 停车 测距 定位处理器 测距信息 发射线圈 接收线圈 应用逻辑 有效解决 预设位置 预设 通信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自定位对准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电动车辆上的车载定位微标签;设置在车位预设位置,用于和车载定位微标签进行测距通信的若干车位定位基站;用于根据各车位定位基站和车载定位微标签的测距信息确定车载定位微标签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实际坐标,并计算车载定位微标签的实际坐标和当电动车辆的接收线圈和车位的发射线圈对准时的车载定位微标签的目的坐标的差值的定位处理器。通过车载定位微标签的目的坐标和实际坐标的差值即可得出车辆的对位情况。有效解决了无线充电车辆停车时线圈对位的问题,且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符合线圈停车时定位的应用逻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自定位对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欧洲等国家相继提出停售燃油车计划之后,中国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针对电动车充电方式的应用,以有线交、直流充电和无线充电为主,相较于有线充电的方式,无线充电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优势更加明显。而针对静态无线充电系统,收、发线圈对位的情况影响线圈间的耦合特性,进而影响充电的最大功率和效率,造成充电时间过长、能量浪费的情况。
目前针对静态无线充电线圈对位的问题有多种解决方式,主流常用方式例如:方式1基于摄像头的图像采集,方式2基于霍尔等检测线圈耦合参数。其中,方式1相对成本较高,雨雪天气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差,方式2需要带电运行检测,不合乎常规应用的逻辑。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无线充电车辆停车时线圈对位的问题,且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符合线圈停车时定位的应用逻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自定位对准系统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无线充电车辆停车时线圈对位的问题,且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符合线圈停车时定位的应用逻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无线充电自定位对准系统,包括:
设置在电动车辆上的车载定位微标签;设置在车位预设位置,用于和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进行测距通信的若干车位定位基站;用于根据各所述车位定位基站和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的测距信息确定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实际坐标,并计算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的实际坐标和当所述电动车辆的接收线圈和所述车位的发射线圈对准时的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的目的坐标的差值的定位处理器。
优选地,每个车位处包括3个所述车位定位基站,各所述车位定位基站均为通过无线脉冲和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进行测距的车位定位微基站,其中,第一车位定位基站设置在所述车位的一前角位置,第二车位定位基站和第三车位定位基站设置在所述车位的两后角位置,并以所述第一车位定位基站所在位置作为所述预设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原点。
优选地,所述车载定位微标签和所述电动车辆的所述接收线圈位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同一轴线上。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和驶入自身监控范围内的电动车辆进行数据交互,获取所述电动车辆的预设的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向所述电动车辆发送空余车位提示信息的场站定位引擎及监控终端。
优选地,所述定位处理器为车载定位提示装置,所述车载定位提示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差值向驾驶员发出相应的车辆偏移提示信号。
优选地,所述车载定位提示装置和各所述车位定位基站无线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位定位基站包括:用于进行无线脉冲测距的脉冲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车位信息的存储器;用于将所述脉冲收发器生成的测距信息以及所述车位信息发送至所述定位处理器的通信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位的后端,用于辅助限位的挡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843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系统的控制装置和电池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