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298.2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5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金璟;吴波;王子晨;伍安旭;冯畅;谭久才;曹益民;张宇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132 | 分类号: | B60T13/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郭俊霞 |
地址: | 213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辆 油压 制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包括轮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齿轮箱(2)和液压泵(5),轮轴(3)穿过齿轮箱(2)作为齿轮箱的动力输入,齿轮箱(2)的输出轴与液压泵(5)的主轴之间由离合装置(4)连接,所述离合装置(4)用于制动且能够适应车辆运行方向的改变,液压泵(5)的输入油管与储油盒(6)连接,液压泵(5)的输出油管与高压油罐(9)的输入端连接,高压油罐(9)的输出端与储油盒(6)之间由泄压油管(11)连接,泄压油管(11)上串接有电控开关(8);
所述离合装置(4)包括壳体(4-1)、处于壳体(4-1)内的输入轴(4-2)、输出轴(4-8)、主动圆锥齿轮(4-3)和从动圆锥齿轮(4-9),输入轴(4-2)和输出轴(4-8)各由壳体(4-1)的上、下壁支承,主动圆锥齿轮(4-3)连接在输入轴(4-2)上,从动圆锥齿轮(4-9)连接在输出轴(4-8)上,壳体(4-1)内设有处于一侧的第一支架(4-5)和第一推动机构(4-7),第一支架(4-5)支承有第一传动轴(4-6),由第一推动机构(4-7)通过第一传动轴(4-6)推动第一圆锥齿轮(4-4)与主动圆锥齿轮(4-3)、从动圆锥齿轮(4-9)同时啮合;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架(4-14)、第二推动机构(4-13)和第三推动机构(4-15),第二支架(4-14)支承有第二传动轴(4-12)和第三传动轴(4-16),第二传动轴(4-12)和第三传动轴(4-16)之间设有一对相啮合的圆柱齿轮(4-11),由第二推动机构(4-13)通过第二传动轴(4-12)推动第二圆锥齿轮(4-10)与从动圆锥齿轮(4-9)啮合,由第三推动机构(4-15)通过第三传动轴(4-16)推动第三圆锥齿轮(4-17)与主动圆锥齿轮(4-3)啮合;第二推动机构(4-13)和第三推动机构(4-15)同步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油压制动系统还包括机械制动装置(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油压制动系统还包括对高压油罐(9)进行压力监测的压力监测组件(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油压制动系统还包括安装于车辆上的减速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入轴(4-2)伸出壳体,伸出壳体的一端与齿轮箱(2)的输出轴连接,上述输出轴(4-8)伸出壳体,伸出壳体的一端与液压泵(5)的主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推动机构(4-7)、第二推动机构(4-13)和第三推动机构(4-15)是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用油压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泄压油管上且处于电控开关(8)与储油盒(6)之间串接有散热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29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空气系统增压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