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行道线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02455.6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3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凯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48;G06K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道 候选点 检测 智能交通系统 过滤器 车载相机 定位结果 方法提取 方向估计 高鲁棒性 高实时性 霍夫变换 曲线拟合 三次样条 投影变换 直线检测 重要应用 插值法 粗定位 分段式 积分图 精定位 线图像 消失点 标定 弯道 过滤 抽样 退化 预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行道线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对车载相机进行标定;采用基于积分图的投影变换来提取行道线候选点,然后通过基于方向估计的霍夫变化方法粗定位候选行道线,最后利用消失点估计、对比度过滤等过滤器对行道线进行精定位,对行道线直线检测;在行道线候选点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式霍夫变换的方法提取直线,并加以抽样获得曲线候选点,然后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分别对候选点进行曲线拟合,对行道线弯道检测;对行道线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行道线定位结果。本发明对于一些标记退化的道路和干扰大的道路有很好的适应性,具有高实时性、高鲁棒性的优点,对预警和整个智能交通系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领域,特别发明了一种车辆行道线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行道线是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城市道路中最普遍的交通引导标识。在智能车辆导航中,行道线是最主要的视觉感知对象。行道线检测是智能车辆状态监控,车道偏离报警及自动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辆主动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行道线的准确检测是让车辆在一个安全区域行驶的基础。智能车辆一旦有了自主导航的能力,遇到突发情况,就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决策,改变自身的相对位置,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基于行道线检测技术的驾驶员辅助驾驶系统或预警系统,可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道线的识别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基于模型的提取方法,一种是基于行道线特征的提取识别方法。基于模型的提取方法实时性差,基于行道线特征的提取识别方法受道路上阴影、气候、光照的影响,行道线提取不准确。根据目前我国行道线的结构特点,结合对行道线识别的鲁棒性和实时准确性的要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鲁棒性、比较精准的行道线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车辆行道线的检测方法,实现行道线的实时、准确检测,解决现有技术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行道线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载相机标定;
步骤2:行道线直线检测;
步骤3:行道线弯道检测;
步骤4:行道线定位。
进一步的,步骤1中,车载相机标定步骤为,选择特征点、选择标定场地、记录世界坐标、检测二维图像中箱子顶点的像素坐标、求解相机的内参数和外参数。
车载相机标定只考虑最主要的径向畸变,得到较高的标定和测量精度,计算速度相对较快。
进一步的,步骤2中,行道线直线直道检测步骤为,采用基于积分图的投影变换来提取行道线候选点,然后通过基于方向估计的霍夫变化方法粗定位候选行道线,最后利用消失点估计、对比度过滤等过滤器对行道线进行精定位。
当行道线磨损时,传统方法中的边缘检测会无能为力;当出现强光、阴影遮挡时,传统方法中的二值化方法漏检率会升高;针对行道线图像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利用积分图实现了分段投影变换,实现行道线的变分辨率检测。直线提取阶段,采用基于角度估计的霍夫变换方法。针对霍夫变换后直线较多的情况,采用对比度判断、消失点估计以及直线聚类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对强光、阴影遮挡以及磨损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满足实时性要求。
进一步的,行道线候选点的提取分为3大步骤:分段投影变换、投影曲线分界面的二值化、候选点的去斑马线干扰。
进一步的,步骤3中,行道线弯道检测步骤为,在行道线候选点的基础上,采用分段式霍夫变换的方法提取直线,并加以抽样获得曲线候选点,然后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法分别对候选点进行曲线拟合。
为了对一些巧合后不合理的弯道结果进行拒识,采用通过相机标定的结果对拟合后的曲线进行后验。对于弯道能够较好的判别并加检测,三次样条插值法的误差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凯,未经孙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02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