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7893.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益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26 | 分类号: | C23C16/26;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精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3 | 代理人: | 夏声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温结构,其从内至外包括:第一纳米绝热层、反射层、第二纳米绝热层和第一类金刚石薄膜层。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和/或第二纳米绝热层的材质为纳米微孔SiO2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厚度均为10~500μm。本发明通过改进保温结构,绝热同时反射红外线或电磁波辐射,使得保温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保温用品已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例如保温饭盒、保温杯、保温水壶等。
但是,目前的保温用品保温材料多为单层或双层的金属密封结构,一方面,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金属本身就容易使保温材料内外的热量进行传递;另一方面,金属外表面及其容易刮花或磕碰变形。
人们希望找到一种保温结构能够同时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温结构,其从内至外包括:第一纳米绝热层、反射层、第二纳米绝热层和第一类金刚石薄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和/或第二纳米绝热层的材质为为纳米微孔SiO2玻璃球与4-甲基戊烯聚合物形成的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微孔SiO2玻璃球与所述4-甲基戊烯聚合物的体积比为5~10%:1。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孔SiO2玻璃球的粒径为1~100μm,孔径为1~6nm,比表面积达360~700m2/g。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和/或第二纳米绝热层的厚度为10~500μm。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的材质为Ag或Al或Cu,厚度为0.5~1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金刚石薄膜层和/或所述第二类金刚石薄膜层厚度不大于10μm。
本发明还提供这种保温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反射层;
将纳米微孔SiO2玻璃球与4-甲基戊烯聚合物混合,喷涂在所述反射层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固化后分别在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第二纳米绝热层;其中,述纳米微孔SiO2玻璃球与所述4-甲基戊烯聚合物的体积比为5~10%:1;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腔体采用透明材质制备。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控制微波频率为915MHz,在反应腔中通入甲烷、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控制温度400℃、功率1.5kw~4kw,气压20~45mbar,在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或者第二纳米绝热层上形成类金刚石薄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气体中:所述甲烷、氢气和氧气分别为12sccm、400sccm、4sccm。
进一步地,所述类金刚石薄膜的镀膜时间为60min。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纳米绝热层和/或第二纳米绝热层的材质为纳米微孔SiO2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益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益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8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