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9186.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4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泷泽啄雄;曾我太一;浅野宽人;松本康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11/16 | 分类号: | F01P11/16;F01P3/18;F01P5/10;F01P7/14;F01P7/16;F02F1/10;F02F1/36;F16H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水套 连通 冷却系统 内燃机 套出口 发动机冷却系统 检测发动机 水温传感器 冷却水 套入口 水泵 发动机 | ||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
水套,所述水套形成在内燃机的主体上;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散热器与所述水套的套入口连通;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水套的套出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
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用于将冷却水供给到所述套入口;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部分分支,以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之间的部分连通;
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中的一个中,用于控制冷却水通过所述散热器的流动;
水温传感器,所述水温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位于所述套出口和分支出所述第三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一部分中间的部分中;
腔体,所述腔体形成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侧面上,所述腔体与所述套出口和在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中形成的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以及
通道形成构件,所述通道形成构件包括管部分和封盖部分,所述封盖部分形成在所述管部分的端部处并且附接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所述侧面,以便闭合所述腔体并且联合地限定腔室,所述管部分在内部限定所述第二通道的与所述腔室直接连通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腔室从与所述套出口连通的第一端到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二端是细长的,并且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与所述腔室的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间的部分连通,所述水温传感器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邻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腔室的所述第一端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与由所述管部分限定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由所述管部分限定并且面对所述腔体的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分的开口端部在横向上是细长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水温传感器由所述封盖部分支撑并且延伸通过所述封盖部分的所述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管部分从所述封盖部分总体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管部分包括从所述封盖部分大体线性延伸的底端部分和从所述底端部分沿着弯曲路径向着所述散热器延伸的自由端部分,所述管部分的所述底端部分的线性部分比所述腔体中的冷却水路径长,在所述腔体中的所述冷却水路径中,冷却水从所述套出口行进到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带张紧器,所述带张紧器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枢转支撑;带轮,所述带轮由所述支撑构件的自由端能旋转地支撑并且接合所述内燃机的辅助带;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将所述带轮向着所述辅助带推动;以及张紧器侧标记,所述张紧器侧标记附加至所述支撑构件的一部分,其中,封盖部分侧标记附加至所述封盖部分的与所述张紧器侧标记相对的部分,使得能通过比较这两个标记的位置来确定所述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的角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内燃机的所述主体包括: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形成有所述套入口和所述套出口;以及气缸盖,所述气缸盖附接于所述气缸体,并且所述水套包括气缸体排气侧水套、气缸盖水套和气缸体进气侧水套,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排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入口连通,所述气缸盖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盖中并且与所述气缸体排气侧水套连通,所述气缸体进气侧水套形成在所述气缸体的进气侧并且与所述套出口和所述气缸盖水套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91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硬度耐磨板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线性压缩机上死点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