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2464.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6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郝志明;郝志强;陈会涛;宁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源市能力源生物饮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4546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米糠 氨基酸 酸奶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稻大国,每年产稻谷约1.85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米糠是糙米碾白加工后的副产物,由糙米的果皮、种皮、糊粉层和米胚芽等部份组成,年产量约1000万t。资源极其丰富,米糠含有稻米64%的营养成份及90%以上人体所需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占12-16%,脂肪16-20%,矿物质12%左右,膳食纤维约14%,碳水化合物占总量50%左右,更重要的是它含有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种类齐全。我国米糠综合利用研究开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仅用于饲料原料及提取米糠油,综合利用价值很低,造成营养资源大量的浪费,而国外如日本、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已利用米糠开发多种产品,如面包、饼干、蛋糕、饮料、挤压食品、保健食品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单一的奶制品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只有不断的增添新的花色品种,才能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该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
脱脂米糠:40~60份;
α-淀粉酶:0.5~0.8份;
碱性蛋白酶:0.1~0.3份;
酸奶:25~30份;
苯甲酸钠:0.3~0.5份;
柠檬酸:0.2~0.6份;
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剂:0.05~0.08份;
乙基麦芽粉:0.5~0.7份;
蔗糖:3~5份。
优选的,一种酶解米糠氨基酸酸奶饮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将粉碎后的脱脂米糠60~80目过筛,并与水混合搅拌10~15min;
S2:把米糠水溶液放入胶体研磨机中研磨成浆状;
S3:将经过磨浆后的料液放入冷热缸中,加入α-淀粉酶,调节PH值至6.5,温度60~70℃,反应时间1~3h,进行灭酶处理,放置冷却;
S4:冷却至40~50℃时,加入碱性蛋白酶,调节PH值至8.5,保温3~5h;
S5:酶解液通过热交换器冷却至常温,用离心机过滤,过滤后的液体调PH值至4.5~5,随后加入乙基麦芽粉混合搅拌均匀后存入储罐备用;
S6:在步骤S5制备的液体中添加酸奶、苯甲酸钠、柠檬酸和蔗糖,混合搅拌,随后使用精过滤机过滤混合液中的不溶物,确保无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S7:过滤后的调配饮料预热至50~60℃,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剂高压均质,使其充分混匀;
S8:将步骤S7中的饮料进行杀菌处理,杀菌温度80~90℃,杀菌时间30~50s,真空灌装后即得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脱脂米糠与5倍量的纯水混合,水温50~60℃。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研磨机转速为3000~4000r/min,研磨时间10~15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灭酶处理时加热至80~90℃,灭酶处理时间15~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高压均质压力为40~50MPa,均质时间10~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的饮料口感良好,营养价值高,以提取米糠油后的副产物脱脂米糠为原料,资源再生利用,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源市能力源生物饮品有限公司,未经济源市能力源生物饮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