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17932.2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7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夏荣鑫;沙文瀚;刘琳;李小为;程永芳;师海平;张斌;张勇;倪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吕耀萍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制动 能量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动车辆,属于车辆领域。该电动车辆包括人机控制装置、整车控制器、电机和电池,当电机接收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时,确定目标反向力矩并反向工作,以将电动车辆的制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存储至电池中。由于目标反向力矩为根据目标回收等级确定的,而目标回收等级为多个回收等级中的一个,且回收等级用于指示电机的输出功率的大小,因此,对于不同的目标回收等级,电机以不同的输出功率反向工作,解决了电动车辆制动过程单一的问题。且当电动车辆在进入制动状态前的速度较大时,电机可以以较大的输出功率反向工作,从而缩短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的持续时间,避免该持续时间过长影响而电动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电动车辆的能量回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电动车辆在刹车、下坡等制动状态下,需将电动车辆当前的速度迅速降低,致使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释放大量的动能。传统的机械刹车制动通过将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转换为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热能,以实现对电动车辆的制动,导致该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被浪费,因此,如何将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进行回收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中包括制动能量回收选项,当用户通过预设操作触发该制动能量回收选项时,电动车辆确定进入制动状态,此时,与电动车辆的轮胎联动的电机等效于交流发电机,电动车辆释放的动能驱动交流发电机按照预设输出功率工作,以使该交流发电机将该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电动车辆的电池中,从而将该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进行回收。值得注意的是,当电动车辆将该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进行回收时,电动车辆的动能得以减小,从而实现对电动车辆的制动,此时无需通过传统的机械刹车制动来实现对电动车辆的制动。
在上述将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进行回收的过程中,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释放的动能与电动车辆在进入制动状态前的速度有关,且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的持续时间为该释放的动能和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商。由于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预先设置的功率,因此当电动车辆在进入制动状态前的速度一定时,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持续的时间也一定,导致电动车辆的制动过程比较单一;且当电动车辆在进入制动状态前的速度较大时,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下的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电动车辆在制动状态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在对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进行回收的过程中,电动车辆的制动过程比较单一以及电动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及电动车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所述电动车辆包括人机控制装置、整车控制器、电机和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人机控制装置检测到制动能量回收指令时,确定目标回收等级,所述目标回收等级为预先设置的多个回收等级中的一个,所述回收等级用于指示所述电机在回收制动能量时的输出功率的大小;
所述人机控制装置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动能量回收请求,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向所述电机转发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携带所述目标回收等级;
当所述电机接收到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回收等级,确定目标反向力矩,并根据所述目标反向力矩反向工作,以将所述电动车辆的制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并存储至所述电池中。
可选地,所述人机控制装置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制动能量回收请求,以使所述整车控制器向所述电机转发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包括:
所述人机控制装置向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
当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请求时,所述整车控制器确定所述电池当前的剩余电量;
所述整车控制器判断所述剩余电量是否小于预设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17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