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味豆豉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11806.1 申请日: 2017-02-28
公开(公告)号: CN107048206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8
发明(设计)人: 袁友还 申请(专利权)人: 袁友还
主分类号: A23L11/00 分类号: A23L11/00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代理人: 杨立,陈璐
地址: 435100 湖北省黄***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风味 豆豉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风味豆豉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既可以直接用作调味料,也可以做成开胃的豆豉酱。

本人从事烹饪30多年,对菜肴口味颇有研究。市场上现有的豆豉酱品种单一,典型的代表是老干妈的豆豉酱。这类豆豉酱主要由黑豆豆豉制成,咸淡可口,是良好的开胃小菜。但是,仍有苦涩之味,并且单一,只用黑豆,没有使用黄豆作主料。虽然市场上有使用黄豆做豆豉酱,但口感差,腥、苦、涩味较浓。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豆豉酱制备方法,解决多种豆类作物深加工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味豆豉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豆豉;

S2:将500-60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热至80-100℃;

S3:向所述热的食用油中加入450-550重量份的豆豉、20-30重量份的 水、20-30重量份的食盐、30-45重量份的蔗糖、80-100重量份的白酒、110-130重量份的食醋;

S4:加热至沸腾,维持沸腾5-10分钟;

S5:冷却后于10-25℃储存,即得到所述风味豆豉酱。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豆豉酱,不仅没有市场上的豆豉酱的腥涩味,并且豆豉的水分比较充足,口感好,吃完后仍觉得齿留余香,并且储存越久豆豉酱的酱香越浓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该方法既能用于黑豆又能用于黄豆;其次,在制备过程中用了白酒和食醋,两者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极其微量的酯类物质,从而产生别有的风味,并且在低温下这两者之间,以及与豆豉中的其他成分之间都可能以很慢的速度发生反应,因此,储存时间越久,酱香越浓郁。

优选地,S1具体包括:

S11:选颗粒饱满、无虫蚀、无腐烂霉变的豆子,洗净,用水浸泡至充分吸胀;

S12:将吸胀的豆子沥干,于蒸笼上蒸3-5小时;

S13:将蒸过的豆子冷却至30-40℃,加入面粉拌匀,所加的面粉的重量是蒸过的豆子的重量的0.5-1%;

S14:将拌有面粉的豆子放入发酵房发酵,得到霉豆;

S15:洗去所述霉豆表面的霉菌,沥干水分,加食盐使霉豆脱水,晾干后即得到所述豆豉。

优选地,S14中,所述豆子发酵成豆子表面的菌丝长度为30-40mm,即得到所述霉豆。发酵到这个程度的霉豆在保证口感弹性的情况下,尽量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以及一些助消化的物质,一方面在食用后有助于消化,另一方面在豆豉酱的制备和储存过程中,这些小分子营养物质与食醋和白酒反应,产生具有风味的挥发性物质。

优选地,所述发酵房的温度为20-25℃。该温度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优选地,所述豆子为黄豆或黑豆。

优选地,S2中,所述食用油中加有辣椒末。对于喜欢辣味的人,加辣椒末于食用油中,熬成红油,既有辣味,同时还能使豆豉酱色泽更鲜亮。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风味豆豉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文中将以黄豆为例阐述本发明的风味豆豉酱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制备黄豆豆豉;

S2:将500-600重量份的食用油加热至80-100℃,针对喜欢辣食的人,可在食用油中加入辣椒末,熬制成香辣红油;

S3:向所述热的食用油中加入450-550重量份的豆豉、20-30重量份的水、20-30重量份的食盐、30-45重量份的蔗糖、80-100重量份的白酒、110-130重量份的食醋,针对不同的口味,还可添加适量鸡精以及茴香、八角、桂皮等香辛料;

S4:加热至沸腾,然后改小火维持沸腾焖5-10分钟;

S5:冷却后于10-35℃储存,即得到所述风味豆豉酱。

其中,S1具体包括:

S11:选颗粒饱满、无虫蚀、无腐烂霉变的黄豆,用清水洗净,用水浸泡至充分吸胀;

S12:将吸胀的黄豆沥干,于蒸笼上蒸3-5小时;

S13:将蒸过的黄豆冷却至30-40℃,加入面粉拌匀,所加的面粉的重量是蒸过的黄豆的重量的0.5-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友还,未经袁友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