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7227.6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6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毅;杨辉;蔡勇;张宝顺;陈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06;H01L29/423;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物 hemt 模块 及其 制法 | ||
1.一种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模块、Ⅲ族氮化物HEMT器件以及过温保护模块和/或过流保护模块,所述HEMT器件包括源极、漏极、栅极以及异质结构,所述异质结构包括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第二半导体形成于第一半导体表面,并具有宽于第一半导体的带隙,所述源极与漏极通过形成于所述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电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设置于源极和漏极之间,所述栅极包括保护型栅极和耗尽型栅极,所述保护型栅极设于第二半导体上,并位于源、漏极之间靠近源极一侧,且对应于所述保护型栅极的栅下沟道为增强型模式,所述耗尽型栅极设置于保护型栅极与漏极之间靠近保护型栅极一侧,且对应于所述耗尽型栅极的栅下沟道为耗尽型模式,所述耗尽型栅极与第二半导体之间分布有绝缘介质层,在所述HEMT器件工作时,所述保护型栅极、耗尽型栅极分别由所述驱动模块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用以控制所述保护型栅极的开关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用以控制所述耗尽型栅极的输入信号;所述过温保护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及所述保护型栅极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及所述源极连接;所述过温保护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和/或肖特基二极管,所述热敏电阻和/或肖特基二极管与所述HEMT器件单片集成,并且所述热敏电阻和/或肖特基二极管与所述HEMT器件之间彼此电学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热敏电阻或肖特基二极管包含正极、负极、绝缘介质层以及异质结构,所述异质结构包括所述的第一半导体和第二半导体,所述正极与负极通过所述异质结构中的二维电子气相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设置于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所述绝缘介质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半导体表面,并设置在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所述热敏电阻或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保护型栅极连接,负极与电流监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型栅极的栅下沟道的增强型模式是通过薄势垒层技术、凹栅技术、P型盖帽层技术、氟的等离子处理技术以及氟离子注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实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HEMT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所述保护型栅极保持高电位,而由所述耗尽型栅极控制所述HEMT的导通与关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漏极分别与电源的低电位、高电位连接;和/或,所述源极、漏极与第二半导体均形成欧姆接触;和/或,所述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均采用Ⅲ族氮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的正极、负极均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形成欧姆接触;所述肖特基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形成肖特基接触,负极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形成欧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监测装置包括电流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敏电阻中,所述异质结构内的二维电子气被部分耗尽,使得所述热敏电阻在常温下的电阻值大于或等于1k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敏电阻中,是通过薄势垒层技术、凹栅技术、P型盖帽层技术、氟的等离子处理技术以及F离子注入技术中的至少一者处理所述异质结构内的沟道,从而使所述异质结构内的二维电子气被部分耗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采样电阻,所述过流保护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所述源极及电压监测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Ⅲ族氮化物HEMT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监测装置包括电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72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