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1537.3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邓跃跃;赵向阳;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百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D48/06;F16H59/74;F16H59/44;F16H59/18;F16H5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手动 变速箱 自动 离合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手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商用车仍然大量采用手动变速箱。因为自动变速箱成本较高,大部分用户一般很难接受。装配有手动变速箱的商用车在交通拥堵以及需要频繁启停的工况环境中,往往需要司机频繁的进行离合器踏板的操作,这些重复机械的操作往往容易导致司机疲劳驾驶。
更进一步,在装配有手动箱的商用车上,司机往往倾向于用高档位起步来避免频繁换档,这往往会导致离合器滑膜甚至磨损,最终导致离合器过早的磨损更换。
因此,市场需要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完成手动变速箱中的离合器的自动控制,能够有效地解决司机频繁操作离合器踏板以及解决司机高档起步对于离合器的磨损问题;同时该方法必须能够易于在现有手动变速箱上进行改造,并且与自动变速箱相比,不会增加太多的系统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能够在车辆起步,低速蠕行,以及选换挡过程当中有效地对离合器进行打开与闭合的操作,并且避免发动机熄火。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包括变速箱主箱,其特征在于:位于变速箱主箱的一侧设有离合器执行机构,离合器执行机构的下方设有离合器伺服驱动机构,并且离合器执行机构通过气管与离合器伺服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离合器执行机构包括壳体、轴、传感器、卡环、气缸和阀门组合件、滚珠丝杠、连杆、机电驱动机构,所述的壳体与变速箱主箱连接,位于壳体的中部采用轴一连接连杆,连杆的上端采用轴二连接气缸和阀门组合件的一端;位于轴二的前端采用卡环连接传感器;连杆的下端连接滚珠丝杠,所述的滚珠丝杠横向连接于壳体的下部,并且滚珠丝杠的左端连接机电驱动机构,所述的机电驱动机构位于壳体的左侧;所述的气缸和阀门组合件的另一端横向贯穿壳体并位于壳体的左侧,气缸和阀门组合件采用气管与离合器伺服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的壳体呈倒L型结构,并且壳体下端的侧面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的连杆的下部设有圆弧形凸起结构。
所述的传感器为位置传感器。
所述的变速箱主箱、离合器伺服驱动机构分别采用CAN总线与汽车内部的电子控制系统ECU连接。
所述的电子控制系统ECU采用CAN总线分别与发动机ECU、仪表、驾驶员踏板信号连接。
电子控制系统ECU的工作流程如下:
(1)开始;
(2)ECU判断点火开关是否关闭,是则控制离合器进入睡眠模式;否则启动发动机,并控制发动机的速度在10rpm以下;
(3)ECU判断发动机的速度是否小于10rpm,是则保持离合器充分结合;否则控制发动机,并控制发动机的速度在2rpm以下;
(4)ECU判断发动机的速度是否小于2rpm,是则控制变速箱的档位在1档,并且判断手刹是否抬起;否则判断发动机的速度是否小于堵转速度;
(5)ECU判断手刹是否抬起,是则判断发动机的速度是否小于堵转速度;否则保持离合器充分打开,并重新开始;
(6)ECU判断发动机的速度是否小于堵转速度,是则判断发动机速度是否小于10rpm;否则离合器结合发动机速度根据二维插值表进行工作;
(7)ECU判断发动机速度是否小于10rpm,是则结合离合器重新开始;否则脱开离合器;
(8)脱开离合器后,ECU判断手刹是否放下,是则继续脱开离合器;否则重新开始。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能够在车辆起步,低速蠕行,以及选换挡过程当中有效地对离合器进行打开与闭合的操作,并且避免发动机熄火。
本系统利用一套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系统来替代驾驶员操作完成离合器控制。该系统使用传感器来判断车辆当前状态以及司机意图,然后使用电机伺服驱动系统来控制离合器的打开与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地配合司机完成换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离合器执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模块连接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百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特百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1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