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464381.X | 申请日: | 201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朱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373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0 | 代理人: | 周彩钧 |
| 地址: | 2144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面 增强 散热 性能 无基岛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通过透气金属与基板(框架)和电性连接部贴合增强散热性能的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窗型基板的封装结构,可以使芯片非作用面暴露于基板的开窗处,以此提升散热效果。但是,由于芯片非作用面暴露于外界,在封装测试过程中容易被碰触到而造成产品质量异常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它能够保护芯片的同时,能够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它包括开窗型无基岛基板,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上方设置有芯片,所述芯片正面通过电性连接部连接至开窗型无基岛基板,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上方、电性连接部和芯片外围包封有塑封料,所述芯片下表面、开窗型无基岛基板的开窗侧壁以及临近开窗部分的下表面通过导热胶贴装有透气金属,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底部设置有锡球。
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采用无基岛框架替代。
所述透气金属是由金属微小颗粒(金属粉末)经高温烧结而成,透气金属内部各个方向都布满极微小细孔。
所述透气金属是由陶瓷粉末与金属粉末所构成的复合材料,由其各分子的组合排布,构成材料与材料间的间隙。
所述透气金属的最小厚度为0.3mm。
所述透气金属与导热胶之间可设置导热膜。
所述导热膜的厚度在0.1~1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透气金属贴装在芯片下表面、开窗型无基岛基板的开窗侧壁以及临近开窗部分的下表面,可以保护芯片,避免芯片受外物碰触而影响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透气金属为透气散热,增加与空气热传递的面积,增加其散热效果;
3、透气金属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因烧结工艺形成的凹凸表面可以增加透气金属与基板(框架)的结合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
电性连接部2
芯片3
塑封料4
导热胶5
透气金属6
导热膜7
锡球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背面增强散热性能的无基岛封装结构,它包括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上方设置有芯片3,所述芯片3正面通过电性连接部2连接至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上方、电性连接部2和芯片3外围包封有塑封料4,所述芯片3下表面、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的开窗侧壁以及临近开窗部分的下表面通过导热胶5贴装有透气金属6,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底部设置有锡球8,所述锡球8位于透气金属6外侧;
所述透气金属6用于加快封装体内部的散热所用;
所述开窗型无基岛基板1也可以是无基岛框架;
所述透气金属6是由金属微小颗粒(俗称粉末)经高温烧结而成,透气金属6内部各个方向都布满极微小细孔;
所述透气金属6是由陶瓷粉末与金属粉末所构成的复合材料,由其各分子的组合排布,构成材料与材料间的间隙;
所述透气金属6的外形并不限制为平板样式;
所述透气金属6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封装产品的一侧;
所述透气金属6的厚度不是定值,可按需求定制,最小厚度为0.3mm。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透气金属6与导热胶5之间设置导热膜7,以防止导热胶渗入透气金属6将一定厚度层次的透气孔堵塞减少透气金属6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低其透气性从而减缓散热效果,其导热膜7的厚度非常薄,尺寸定义:0.1~1mm之间,太厚的导热膜7将阻隔传热,达不到更有效的散热效果。
所述封装结构不限于仅WB或者FC形式的封装产品。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4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C散热结构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循环散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