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试剂盒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628.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远成;蔡雨函;邓静;王翱;李碧;卓秀萍;牛婷;钟颖;阴文奇;邝声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狂犬病毒 核酸 组合 试剂盒 应用 | ||
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试剂盒及应用,属于动物检验检疫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包括引物对和探针,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该核酸组合能特异的识别伪狂犬病毒的特异序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由于探针的应用,使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制备检测伪狂犬病毒的试剂盒,应用上述核酸组合,使检测伪狂犬病毒更为快速准确,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而且更有利于临床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检验检疫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试剂盒及应用。
背景技术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一种对畜牧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可感染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和脑脊髓炎,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发病快、死亡率高、病原体顽固等特点。目前该病已呈世界性分布,而且流行愈来愈严重,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PRV的方法对该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PRV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动物接种、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前三种方法虽然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比较繁琐,检测周期长,因此不利于病毒的快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的是核酸,是敏感性最高的一种检测方法,以其检测快度、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PCR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
传统PCR方法虽然检测简单、快速、方便但存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引物组合包含引物对和探针,引物对和探针能特异的结合到目标条带,灵敏度也比较高;而且通过探针标记的显色基团能快速反应出检测结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在检测伪狂犬病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在制备检测伪狂犬病毒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上述核酸组合,组成简单,适用于快速检测伪狂犬病毒,而且成本低廉,便于应用和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核酸组合包括引物对和探针,引物对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探针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探针的5’端标记第一显色基团和探针的3’端标记有第二显色基团。
第一显色基团为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6-羧基荧光素6-FAM和生物素Biotin中的一种;第二显色基团为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6-羧基荧光素6-FAM和生物素Biotin中的一种;第一显色基团不同于第二显色基团。
上述核酸组合在检测伪狂犬病毒中的应用。
上述的检测伪狂犬病毒的核酸组合在制备检测伪狂犬病毒试剂盒中的应用。
一种检测伪狂犬病毒的试剂盒,包括上述的核酸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伪狂犬病毒特异序列设计的核酸组合包括引物对及探针,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因此在样本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检测到样本,所以该核酸组合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准确的检测到伪狂犬病毒;检测伪狂犬病毒的试剂盒,包含上述核酸组合,由于上述核酸组合的应用,使检测更为方便快捷,结果更为准确,而且试剂盒成本低廉,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