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热压烧结及钎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4245.1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韩绍华;薛丁琪;刘志森;徐筱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22;H05B6/42;F27B14/04;F27B14/14;F27D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电磁感应 热压 烧结 钎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热压烧结及钎焊装置,包括高频感应电源、感应器、感应加热炉体、驱动机构、双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惰性气体保护机构、用以放置试样的石墨模具组件以及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机构;该高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器和感应加热炉体可由同一台冷水机进行循环水冷却;双加压机构由上压头部分的机械加载和下压头部分的液压加载部分所组成,所述感应加热炉体密封后可抽真空并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前方设置有用于测量热循环的光纤红外测温传感。本装置加热速度快、节约能源,可实现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机械加压、气氛保护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热压烧结及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加热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电阻丝和石墨加热的方式。而这些加热方式中,能量损失大,热能效率低下,加热速度慢,电阻丝长时间经受高温氧化容易烧断损坏,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电磁感应加热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产生交变磁场,导致处于其中的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电流,从而起到加热物体的效果。这种加热方式属于材料内部加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熔炼以及焊接等领域。目前的电磁感应热压设备基本都是采用液压加压装置,一般来说这种加压方式下施加的最小压力都较大,因此并不适合所需加压压力较小下的情况,特别是对陶瓷这类脆性极大的材料进行连接时,很难实现小压力下的高频电磁感应连接成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热压烧结及钎焊装置,加热速度快、节约能源,可实现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机械加压、气氛保护一体化。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高频电磁感应热压烧结及钎焊装置,包括高频感应电源、感应器、感应加热炉体、驱动机构、双加压机构、抽真空机构、惰性气体保护机构、用以放置试样的石墨模具组件以及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一双加压机构,所述感应加热炉体与所述双加压机构、所述抽真空机构以及所述惰性气体保护机构相连,所述石墨模具组件放置于所述双加压机构上进行移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感应器加热炉体的炉体内部,且所述感应器还与所述高频感应电源相连;所述非接触式红外测温机构包括一光纤红外测温传感器,所述光纤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感应加热炉体前方,用以对炉体进行非接触式红外测温。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加热炉体为夹层水冷结构,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一侧壁设有一冷却水进口与一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进口与所述冷却水出口与一对所述感应加热炉体与所述感应器进行循环水冷却的冷水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后方开设有一感应器接入口,所述感应器通过所述感应器接入口设置于所述感应器加热炉体的中心部分;所述感应器接入口与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间隙部分由密封圈和耐高温密封胶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前方开设有一炉门,所述炉门上设置有一用以红外测温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耐高温石英玻璃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上固定板与一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相连接的电机、减速器、联轴器以及丝杆,所述丝杆上设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与上移动板固连,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有一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下压头相连;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还竖直设置有一导杆。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一用以抽取空气的真空泵,所述惰性气体保护机构包括一用以注入惰性气体的惰性气体增压泵;所述感应加热炉体的另一侧壁设置有一与所述真空泵连接的真空泵连接阀以及一与所述惰性气体增压泵相连的惰性气体增压泵连接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4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控制台灯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指挥机模式的北斗通信终端自组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