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疲劳强度车钩钩舌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79236.2 | 申请日: | 2015-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武;温爱玲;朱泽清;于跃斌;姜岩;魏鸿亮;孟庆民;崔英俊;赵天军;代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1/00 | 分类号: | B6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疲劳强度 车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疲劳强度车钩钩舌。
背景技术
车钩作为机车车辆最重要的连接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是否安全和可靠,但也是车辆结构中最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的构件之一。尤其是重载货车车钩的钩舌,在短期内即出现大量钩舌裂纹甚至断开问题,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但是,由于受车钩的结构空间限制以及车钩自身的互换性等要求限制,国内外很少有新的提高车钩疲劳强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因此,如何在既有车钩上进一步提高其疲劳强度,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技术问题。
根据车辆实际运行中发生的疲劳破坏情况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得知,钩舌牵引凸台根部及附近是除了S面之外的另一个疲劳裂纹多发部位。而且,与上牵引凸台相比,下牵引突台根部及附近往往更容易产生疲劳裂纹。这说明现行钩舌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牵引凸台及附近疲劳强度不匹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疲劳强度车钩钩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钩舌存在着明显的上、下牵引凸台及附近疲劳强度不匹配而带来的钩舌牵引凸台根部及附近易产生疲劳裂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疲劳强度车钩钩舌,所述车钩钩舌为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上、下牵引突台根部结构改变后的钩舌,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结构改变是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的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上述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大于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上所述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R为10~12mm。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上述车钩钩舌仅在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的基础上,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R增大到10~12mm,而其他结构不做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以显著提高钩舌下牵引凸台根部及附近部位的疲劳强度,明显地改善钩舌在实际运行中上、下牵引凸台根部及附近的疲劳强度的匹配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钩舌牵引突台部位的疲劳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钩舌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钩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疲劳强度车钩钩舌,该车钩钩舌为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上、下牵引突台根部结构改变后的钩舌,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结构改变是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的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大于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R为10~12mm。作为优选方案,该车钩钩舌的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R为12mm。该车钩钩舌仅在现有16号车钩钩舌或17号车钩钩舌的基础上,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R增大到10~12mm,而其他结构不做改变。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互换性的前提下,通过简单地增加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的方法,将钩舌上、下牵引突台根部过渡圆弧半径均增加大R10~12mm,显著地提高了下牵引突台根部及其附近疲劳强度,而对于疲劳强度相对较大的上牵引突台,其根部的疲劳寿命几乎没有增加,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铸造工艺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的条件下,使得钩舌上、下牵引突台根部及附近的疲劳强度和寿命明显地同步协调,大大提高钩舌牵引突台的使用寿命,从而可有效地减少钩舌更换次数,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而且本实用新型只是增加过渡圆角半径而保留其他部位不变,还使铸造砂型的制作更为容易,钩舌可完全按照现有钩舌的铸造工艺方面及技术要求条件进行铸造成型,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连交通大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9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车碰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汽车蓄电池托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