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基板及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9672.4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1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长甫;姚进财;庄旻锦;刘科震;黄富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结构 | ||
1.一种封装基板,包括:
多个介电层;以及
多个与各该介电层交互堆栈的线路层,其中,至少二该线路层具有厚度差,其中,位于或接近该封装基板的上表面的该线路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或接近该封装基板的下表面的该线路层的厚度,且最接近该上表面的线路层的厚度大于其它所有该线路层的厚度,最接近该下表面的线路层的厚度小于其它所有该线路层的厚度,除最接近该上表面的线路层与最接近下表面的线路层外,其余的线路层具有相同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为置晶侧与非置晶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厚度由该上表面逐渐往该下表面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接近该上表面的半数的线路层的厚度总和大于接近该下表面的半数的线路层的厚度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比为1.2:1至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比为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差为3至15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差为5至1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数量为单数或双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基板,其特征在于,一该介电层为核心板,且所述线路层以该核心板为中心的方式对称分布于该核心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11.一种封装结构,包括:
封装基板,其包括多个介电层及多个与各该介电层交互堆栈的线路层,至少二该线路层具有厚度差,其中,位于或接近该封装基板的上表面的该线路层的厚度大于位于或接近该封装基板的下表面的该线路层的厚度,且最接近该上表面的线路层的厚度大于其它所有该线路层的厚度,最接近该下表面的线路层的厚度小于其它所有该线路层的厚度,除最接近该上表面的线路层与最接近下表面的线路层外,其余的线路层具有相同的厚度;以及
芯片,其接置于该封装基板的上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厚度由该上表面逐渐往该下表面减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接近该上表面的半数的线路层的厚度总和大于接近该下表面的半数的线路层的厚度总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比为1.2:1至2: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比为1.5:1。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差为3至15微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中的最厚者与最薄者的厚度的差为5至10微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层的数量为单数或双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一该介电层为核心板,且所述线路层以该核心板为中心的方式对称分布于该核心板的相对两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96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集成电路的背面金属化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