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半固态产品用的移动机械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8636.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白月龙;汤孟欧;李大普;李诗;刘振;刘旭华;王育槐;梁合意;吴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文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43106 | 代理人: | 朱成实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固态 产品 移动 机械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加工半固态产品用的移动机械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属加工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工艺采用自动上、下料装置来转移加热金属,如压铸、锻压等。通常液态金属由熔炼坩埚经过管道定量输送,固态金属由耐高温自动装置输送,但针对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自动转移过程,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正常实现。因为半固态金属坯料具有独特的材料属性。半固态金属坯料处于固液两相混合状态,其黏度比液态金属要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液态金属的管道输送由于流动阻力太大,而无法实现其正常转移;半固态金属坯料加热后,具有一定的强度,但与固态金属相比,材料的强度低很多,而常规的固态成形转移装置机械力比较大,而且控制精度不高。半固态金属坯料的强度与坯料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若采用固定夹持力的固态成形自动转移装置,容易将半固态金属坯料外形破坏,导致在成型过程中发生裂纹和夹层等缺陷,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多年来,对半固态金属的加热及成型装置研究开发较为热门,但对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转移开发较少,而传统的自动转移装置无法适应对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转移需要,因此希望开发出的适用于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自动转移装置,不仅能够实坯料自动转移的需要,同时要求对半固态金属坯料的破坏降到最低,同时具备容易控制和容易维护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半固态产品用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输送效果好的移动机械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工半固态产品用的移动机械手装置,它包括有动力机构、输送架、输送轨、夹料钳,其中,输送架一端铰接在动力机构上,输送架另一端设有摆臂,摆臂与铰接在机台上的连杆连接;输送架底部设有输送轨,输送轨上活动套装有夹料座,夹料座由动力机构带动在输送轨上往复运动;夹料座向机台一侧延伸有夹料杆,夹料杆端部设有夹料钳,夹料钳与送料机构相配合完成坯料输送。
所述的摆臂下方设有摆臂气缸,摆臂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台上,摆臂气缸的活塞杆与摆臂的固定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结构可实现半固态金属坯料的制动转移,其转移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简单方便;且本结构的液压装置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实现半固态坯料温度与液压力矩的有效配合,实现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自动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加工半固态产品用的移动机械手装置包括有动力机构1、输送架2、输送轨3、夹料钳4,其中,输送架2一端铰接在动力机构1上,输送架2另一端设有摆臂5,摆臂5与铰接在机台上的连杆6连接;摆臂5下方设有摆臂气缸9,摆臂气缸9的缸体铰接在机台上,摆臂气缸9的活塞杆与摆臂5的固定轴10连接;输送架2底部设有输送轨3,输送轨3上活动套装有夹料座7,夹料座7由动力机构1带动在输送轨3上往复运动;夹料座7向机台一侧延伸有夹料杆8,夹料杆8端部设有夹料钳4,夹料钳4与送料机构11相配合完成坯料输送。本结构转移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简单方便;且本结构的液压装置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实现半固态坯料温度与液压力矩的有效配合,实现半固态金属坯料的自动转移。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文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文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8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