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驱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5114.7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何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H02P6/1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驱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驱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电动车,由于价格低廉、易于维修、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对于其控制核心电机控制器,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的是方波驱动方式,其特点是价格便宜、但转矩脉动大、控制精度低,因而技术上需要改进;而采用通常的正弦波驱动方式,虽然能降低转矩脉动,但需要高分辨率的转子位置传感,由此带来制造成本的上升,往往不易被广大低端用户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市场低端用户对电动车的需求,提供了一种采用正弦波驱动控制方式的电动车驱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驱动控制装置,包括无刷电机、H桥主电路、电源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还包括:从单片机,分别与所述从单片机连接的主单片机、继电器、速度数码显示模块、温度数码显示模块,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的散热风扇;分别与所述主单片机连接的状态指示模块、电子油门、状态控制模块和刹车电路;输入端与所述无刷电机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主单片机连接的位置检测电路;输入端与所述H桥主电路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主单片机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主单片机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输入端与所述主单片机连接且输出端与所述H桥主电路连接的驱动电路。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为三相驱动电路,其中一相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8、三极管Q17、三极管Q18、三极管Q19、三极管Q20、三极管Q2、三极管Q9、三极管Q21、MOS管MB1、MOS管MB15、二极管D14、二极管D13、电阻R90、电阻R60、电阻R61、电阻R89、电阻Rb1、电阻Rbf1、电阻R96、电阻Rb5、电阻Rbf5、电阻R93、电阻R95、电阻R62、电阻R94、电阻R3、电容C10、电容C6、电容C7和电容Cb5;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60连接主单片机的I/O引脚BH,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阻R61接地,所述三极管Q17的基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7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4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15V电压,所述电容C1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15V电压;所述电阻R9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90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所述MOS管MB1的栅极通过所述电阻Rb1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1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所述MOS管MB1的漏极连接72V电压,所述三极管Q18的基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8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所述电阻Rbf1和所述电容Cb1连接至所述MOS管MB1的源极,所述电阻Rbf1和所述电容Cb1的串联连接端还与所述MOS管MB1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8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8的基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阻R89的三极管Q18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感L1依次串联连接在15V电压和所述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9的集电极连接至15V电压,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连接至15V电压,所述电阻R93的一端连接至15V,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95连接至BH,所述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62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至主单片机的I/O引脚BL,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0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0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电阻Rbf5和所述电容Cb5连接至所述MOS管MB15的源极,所述电阻R94的一端连接电源VCC,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所述MOS管MB15的栅极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电阻Rb5和所述电阻R96接地,所述电阻Rb5和所述电阻R96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15V电压,所述MOS管MB15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电阻Rbf5和所述电容Cb5的串联连接端,所述MOS管MB15的漏极连接至所述MOS管MB1的源极;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MB1的漏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MB15的源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5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