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8518.8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锋;杨卓;倪海涛;祝靖;徐申;钟锐;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3/485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4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雪崩 能力 纵向 扩散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高雪崩耐量能力的高压功率器件,特别适用于硅基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即VDMOS,以下均简写为VDMOS),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硅基VDMOS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硅基半导体功率器件在功率变换、电能控制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功率器件正向着提高工作电压、增加工作电流、减小导通电阻、提升开关速度和提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由于VDMOS其具有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工作频率高、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一系列独特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开关电源、音频放大、汽车电子、马达驱动、工业控制等领域,成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员之一。
目前,除VDMOS的静态参数设计和动态参数设计外,其可靠性设计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尤其是VDMOS往往应用于感性负载系统中,其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会出现持续雪崩状态,容易发生失效,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而其雪崩耐量能力是评估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成为相关工程人员最关注的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所涉及的结构能提高功率器件雪崩耐量能力,从而提高器件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 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结构,包括:兼做漏区的N型掺杂硅衬底,在N型掺杂硅衬底上方设有N型掺杂硅外延层,在N型掺杂硅外延层内设有P型掺杂半导体区,在P型掺杂半导体区中设有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其特征在于,在N型掺杂硅外延层内还设有绝缘物质填充区,在P型掺杂半导体区及N型掺杂硅外延层的表面设有氧化层,在氧化层上方设有多晶硅,在多晶硅及绝缘物质填充区的上方设有介质层,在介质层上设有栅极焊盘金属且栅极焊盘金属位于绝缘物质填充区的正上方,所述多晶硅通过穿过介质层的金属与栅极焊盘金属相连,在所述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上连接有源极金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在传统的N型掺杂硅外延层表面设有绝缘物质填充区,绝缘物质填充区上方设有第一介质层,在第一介质层上方设有栅极焊盘金属。图4为传统结构在雪崩过程中的电流分布图,栅极焊盘下方的N型掺杂硅外延层中流过较大电流,并且这部分电流向栅极焊盘金属附近的元胞集中,在元胞附近形成局部热点,导致器件在该位置失效,从而雪崩耐量能力较低。图5为本发明所提出的结构在雪崩过程中的电流分布图,由于绝缘物质填充区的绝缘特性,栅极焊盘下方的N型掺杂硅外延层中流过的电流大幅减小,因此栅极焊盘金属附近元胞的电流不会过度集中,从而提高了器件的雪崩耐量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内容所涉及的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内容所涉及的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与传统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雪崩过程中的电流变化曲线。
图4是传统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雪崩电流仿真图。
图5是本发明内容所涉及的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雪崩电流仿真图。
图6是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全芯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 一种高雪崩耐量能力的纵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结构,包括:兼做漏区的N型掺杂硅衬底1,在N型掺杂硅衬底1上方设有N型掺杂硅外延层2,在N型掺杂硅外延层2内设有P型掺杂半导体区3,在P型掺杂半导体区3中设有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4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5,其特征在于,在N型掺杂硅外延层2内还设有绝缘物质填充区10,在P型掺杂半导体区3及N型掺杂硅外延层2的表面设有氧化层6,在氧化层6上方设有多晶硅7,在多晶硅7及绝缘物质填充区10的上方设有介质层8,在介质层8上设有栅极焊盘金属13且栅极焊盘金属13位于绝缘物质填充区10的正上方,所述多晶硅7通过穿过介质层8的金属11与栅极焊盘金属13相连,在所述P型重掺杂半导体接触区4和N型重掺杂半导体区5上连接有源极金属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8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