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电极高密度柔性LED微显示阵列器件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53537.1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0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梁静秋;王维彪;梁中翥;田超;秦余欣;吕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38 | 分类号: | H01L33/38;H01L33/42;H01L33/20;H01L33/62;H01L33/44;H01L21/77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陶尊新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电极 高密度 柔性 led 显示 阵列 器件 制作方法 | ||
1.透明电极高密度柔性LED微显示阵列器件,包括透光层(1)、发光层(2)、反射层(3)、基片(4)、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下电极(6)、下电极引线(10)、柔性区域(7)、微透镜(8)和ITO透明上电极(11);其特征是,所述反射层(3)的上面依次为发光层(2)、透光层(1)、ITO透明上电极(11)、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和微透镜(8),反射层(3)的下面为基片(4);所述透光层(1)、发光层(2)、反射层(3)和基片(4)组成LED发光单元,多个LED发光单元均匀排布组成发光单元阵列;所述多个LED发光单元之间为柔性区域(7),所述柔性区域(7)使各个LED发光单元依次连接并使发光单元阵列实现弯曲;所述ITO透明上电极(11)的上表面排布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柔性区域(7)的上表面排布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处于同一行的LED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与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依次相连接,所述基片(4)的下表面排布有下电极(6),在柔性区域(7)的下表面区域排布下电极引线(10),处于同一列的下电极(6)与下电极引线(10)依次相连接,所述下电极(6)和下电极引线(10)组成的下引线列与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和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组成的上引线行在排列方向上异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高密度柔性LED微显示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的形状为回字形、圆环形、单条形或双条形;所述下电极(6)的形状为矩形、圆形、单条形或双条形。
3.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电极高密度柔性LED微显示阵列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选择发光芯片,所述发光芯片由透光层(1)、发光层(2)、反射层(3)和基片(4)组成,对所述的发光芯片进行清洗及正面保护;具体为:首先对发光芯片进行清洗,然后在发光芯片透光层(1)的上表面制备一层上保护膜;
步骤二、上隔离沟槽的制备;
通过光刻和腐蚀上保护膜,露出柔性区域(7)窗口图形,即上隔离沟槽图形;在上保护膜和光刻胶的掩蔽下对发光芯片的上表面进行ICP刻蚀,去除柔性区域(7)的发光芯片材料,形成一定深度的上隔离沟槽;
步骤三、上隔离沟槽的填充;
步骤三一、在步骤二获得的上隔离沟槽的发光芯片上表面涂覆柔性材料,并进行预固化;
步骤三二、通过光刻及腐蚀工艺去除发光芯片透光层(1)上表面的柔性材料;通过去胶及再次腐蚀,使形成的填充材料上表面形成凹陷形状,完成柔性材料的完全固化;去除上保护膜;
步骤四、ITO透明上电极的制备,在发光芯片的透光层(1)的上表面制备ITO透明导电极(11);然后制备LED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和LED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
步骤五、制备微透镜,在步骤四制备发光单元上上电极引线(5)和发光单元外上电极引线(9)后的发光芯片上制备高粘附力的聚合物层,通过热熔法得到聚合物微透镜;
步骤六、发光芯片的正面固定,将步骤五所述的发光芯片用粘接剂固定在上保护片上;
步骤七、发光芯片的背面减薄;对发光芯片的基片(4)的下表面进行减薄,然后进行抛光处理;
步骤八、在步骤七的基础上对发光芯片进行像素分割,获得多个LED发光单元;
步骤八一、对抛光处理后的发光芯片的基片的下表面制备下保护膜;
步骤八二、通过双面对准光刻和腐蚀下保护膜,露出柔性区域(7)窗口;
步骤八三、在下保护膜和光刻胶的掩蔽下对发光芯片下表面进行刻蚀,完全去除柔性区域(7)的发光芯片材料,实现对LED发光单元的分割;
步骤八四、去除下保护膜;
步骤九、制备薄膜下电极(6)和下电极引线(10);去除上保护片;制作电路引线,完成LED器件的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电极高密度柔性LED微显示阵列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十,制备背面柔性材料层,在完成下电极(6)及下电极引线(10)的制备后,在LED发光单元基片(4)的下表面制备背面柔性材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5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