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79934.9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7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姜新刚;赵韶华;张秋艳;贾继明;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7 | 分类号: | C07H17/07;C07H1/08;A61P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犀 葡萄 糖醛酸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应用领域。包括提取、水沉、纯化步骤,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方便,制备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高,对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从苦碟子中提取黄酮苷类的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苦碟子味辛、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苦碟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酚酸类、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类物质,药理作用较为广泛:(1)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氧代谢,提高耐缺氧能力,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收缩血管作用。(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酶活性,降血脂、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 镇痛、镇静作用;(4)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5) 抗肿瘤作用;(6) 抗呼吸道病毒作用;(7) 肝脏保护作用;(8)其他作用。
为了分析苦碟子中各成分的药理作用,需要对苦碟子进行提取,进一步研究各成分单独的药理作用,以便在临床上更精准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发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提取方法以及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的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纯度高的制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方法以及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用途。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取:称取苦碟子,向苦碟子中加10-15倍量40-70%乙醇浸泡1-3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在40-60℃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生药浓度为0.8-1.2g/ml的浓缩液Ⅰ;
B、水沉:向浓缩液Ⅰ中加入3-6倍量去离子水,4-10℃冷藏,过滤,滤液备用;
C、纯化:将B步骤中所得滤液依次经过大孔吸附树脂Ⅰ纯化得到浓缩液Ⅱ、聚酰胺纯化得到浓缩液Ⅲ、大孔吸附树脂Ⅱ纯化得到浓缩液Ⅳ、高压制备色谱或中压制备色谱纯化两次,然后按照色谱峰收集目标化合物,然后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即得。
所述大孔吸附树脂Ⅰ为HZ820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Ⅱ为XAD7HP大孔吸附树脂。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大孔吸附树脂Ⅰ纯化步骤如下:按照树脂与生药的质量比为1:1.5称取HZ820大孔吸附树脂,湿树脂装柱,在PH3.5-4.0条件下,将滤液上样,上样流速为2-4BV/h,上样后饱和1小时;再用PH3.5-4.0的10%乙醇洗去杂质,洗脱流速为4-6BV/h,洗脱用量为4-6BV;再用6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6-8BV/h,洗脱用量为6-8BV,收集洗脱液,在40-60℃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浓度为0.2-0.5g/ml浓缩液Ⅱ。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聚酰胺纯化中,聚酰胺为30-60目,聚酰胺与生药质量比为1:6,将浓缩液Ⅱ上样,上样流速为2-4BV/h,上样后饱和1h,先用14-16BV水以流速4-6BV/h洗脱,再用10-12BV 20%乙醇以流速4-6BV/h洗脱,除去杂质,然后再用14-16BV的70%乙醇以流速6-8BV/h洗脱,收集洗脱液,在40-60℃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浓度为0.9-1.1g/ml浓缩液Ⅲ。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大孔吸附树脂Ⅱ纯化步骤如下:按照树脂与生药质量比为2.03:1称取XAD7HP吸附树脂,湿树脂装柱,将浓缩液Ⅲ调PH8.5-9.0上样,上样流速为1-2BV/h,上样后饱和30分钟,再用4-5BV的10%乙醇以流速6-8BV/h洗脱,收集洗脱液,在40-60℃条件下减压浓缩得到浓度为12-15g/ml浓缩液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9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