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跟驰驾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52129.7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拙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42 | 分类号: | B60L15/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跟驰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企业的货物运输,在货物运输量很大的时候,其采用汽车列车的方式, 即汽车挂车列车技术,即它由牵引车和挂车组成。牵引汽车是汽车列车的动力来源, 而挂车是被拖挂车辆, 本身不带动力源。这种汽车列车基本上是一车一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的运输量;如果是一车两挂或者以上,虽然解决了运输量问题,但对驾驶员来讲,操作也有了更大的风险性。若采用多辆车同时运输,则势必需要多个司机,这不仅浪费劳动力,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跟驰驾驶系统,其采用跟驰技术,使车辆的行驶信息共享,只需一个人驾驶即可实现多辆车同时行驶。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跟驰驾驶系统,它包括人员驾驶车辆和跟驰车辆,所述的人员驾驶车辆包括主控制器和连接在第一主控制器上的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的第一主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上连接信号发送装置,所述的跟驰车辆包括第二主控制器、信号收发装置、控制接口和距离监测装置,所述的信号收发装置、控制接口和距离监测装置均连接在第二主控制器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信号发送装置为定向天线。
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包括速度采集装置和转向信号采集装置。
所述的跟驰车辆有多辆。
所述的控制接口有多个。
所述的距离监测装置为距离传感器。
所述的第一主控制器和第二主控制器均为MC9S12DG1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只需要一个驾驶人员即可实现多辆车的同时驾驶,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跟驰驾驶系统,它包括人员驾驶车辆和跟驰车辆,所述的人员驾驶车辆包括主控制器和连接在第一主控制器上的信号采集装置,所述的第一主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上连接信号发送装置,所述的跟驰车辆包括第二主控制器、信号收发装置、控制接口和距离监测装置,所述的信号收发装置、控制接口和距离监测装置均连接在第二主控制器上。
所述的信号发送装置为定向天线。
所述的信号采集装置包括速度采集装置和转向信号采集装置。
所述的跟驰车辆有多辆。
所述的控制接口有多个。
所述的距离监测装置为距离传感器。
所述的第一主控制器和第二主控制器均为MC9S12DG128。
本发明采用跟驰技术,所谓跟驰技术,就是前车和后侧达成信息沟通,前车将驾驶信息发送给后车,由后车根据前车的信息,实施自动驾驶。
本发明的人员驾驶车辆位于车队的最前面,人员驾驶车辆后可以跟多辆跟驰车辆。人员驾驶车辆的信息采集装置对该车的速度、转向信息等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发送给第一主控制器,第一主控制器将信息数据发送给信号处理电路,将信息数据转换为适合信号发送装置的发送的模拟信号,再通过信号发送装置发送给后方的跟驰车辆。其信号发送装置采用定向天线。定向天线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跟驰车辆的信号收发装置接收到人员驾驶车辆发送的数据信息后,传送给第二主控制器。距离监测装置安装于跟驰车辆的前方,用于检测跟驰车辆和人员驾驶车辆之间的距离;控制接口有多个,其可连接在档位、离合、刹车、油门、信号灯等上,若该车是自动挡的,则可不连接离合。第二主控制器根据距离监测装置检测到的距离信息,使跟驰车辆与人员驾驶车辆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定的值时才开始与通过控制接口与人员驾驶车辆采取相同的驾驶措施,以确保当前方车辆出现问题时,跟驰车辆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减速措施。前方的人员驾驶车辆的驾驶信息和后方的跟驰车辆实现共享,使后方的跟驰车辆根据两车的间距和自身的行驶速度在人员驾驶车辆相同的地方采取相同的措施,以实现跟驰。
按照上述的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完成本发明。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衔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2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卸载机构
- 下一篇:一种包载水溶性药物的光敏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