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i4Sr(BO3)2化合物、Li4Sr(BO3)2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其制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7500.0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3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春;罗军华;夏明军;赵三根;吴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30B29/22 | 分类号: | C30B29/22;C30B9/12;G02F1/3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7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i sub sr bo 化合物 非线性 光学 晶体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i4Sr(BO3)2化合物、Li4Sr(BO3)2非线性光学晶体、该Li4Sr(BO3)2晶体的制备方法和该晶体用于制作非线性光学器件的用途。
技术背景
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是指这样一种效应:当一束具有某种偏振方向的激光按一定方向通过一块非线性光学晶体时,该光束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晶体称为非线性光学晶体。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可以制成二次谐波发生器和上、下频率转换器以及光参量振荡器等非线性光学器件。利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频率变换的全固态激光器是未来激光器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其关键在于获得优秀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目前,应用于紫外波段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主要有β-BaB2O4(BBO)、LiB3O5(LBO)、CsLiB6O10(CLBO)和K2Be2BO3F2(KBBF)等,但它们都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例如,LBO的双折射率都比较小,不能实现1064nm波长激光的四倍频输出;BBO的双折射率偏大,用于1064nm波长激光的四倍频输出时存在光折变效应,限制了其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而CLBO极易潮解,难以实现商业化应用;KBBF则由于其严重的层状生长习性,导致其难以获得c向厚度大的晶体。因此,探索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仍然是迫切而必要的。
根据阴离子基团理论,含共轭π键的(BO3)3-基团具有相对较大的微观倍频系数,当这些(BO3)3-基团排列方向一致时会产生大的宏观倍频系数;同时,其平面构型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双折射以实现紫外波段的相位匹配;另外,(BO3)3- 基团具有较宽的带隙,有利于紫外光的透过和抗激光损伤阈值的提高。因此,(BO3)3-基团被认为是设计合成紫外和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最佳基团之一。目前唯一能够直接倍频输出深紫外激光的晶体KBBF,其基本结构基元即是(BO3)3-基团。在KBBF晶体结构中,由(BO3)3-与(BeO3F)5-构筑的平面层之间通过K+–F-离子键连接,连接力较弱,这导致KBBF晶体呈现出严重的层状生长习性。
因此,发明人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在该材料中,(BO3)3-基团既充当平面层的结构基元,又充当平面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媒介。这样一来,一方面由于(BO3)3-基团的密度增大,所得新材料可能具有更大的倍频效应和更大的双折射率;另一方面,层与层之间依靠(BO3)3-基团作为连接媒介,层间连接更紧密,所得新材料将不具有层状生长习性。基于此,本发明人在大量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晶体结构分析和粉末倍频测试等都表明这种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式为Li4Sr(BO3)2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Li4Sr(BO3)2非线性光学晶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Li4Sr(BO3)2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Li4Sr(BO3)2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化学式为Li4Sr(BO3)2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7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多种无机粉体的远红外PA6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补给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