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钩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29364.X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7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宇;王飞宽;郭尽朝;杨永林;常晓东;单俊强;马全军;宋亚昕;黄猛;陈万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11/00 | 分类号: | B61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翟洪玲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领域,具体地,涉及安装在车钩箱内的一种车钩缓冲器。
背景技术
两机车或机车与车辆之间所使用的车钩通常为内电车钩,该车钩所配套使用的缓冲器一般包括摩擦式缓冲器和橡胶缓冲器等。其中,摩擦式缓冲器可以将振动转化为摩擦热能。橡胶缓冲器例如弹性胶泥缓冲器则可以通过橡胶分子内的摩擦和弹性变形起到缓和冲击和消耗能量的作用。但是,上述两种类型的车钩缓冲器的减振性能均不稳定,例如,摩擦式缓冲器会存在零件之间的接触偏差,导致减振性能降低,而且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橡胶缓冲器中的橡胶材料存在对温度较为敏感、容易老化等缺陷,而且橡胶缓冲器的结构布置也不尽合理,使得缓冲器的综合减振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钩缓冲器,该车钩缓冲器的结构合理、减振性能好且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钩缓冲器,该车钩缓冲器包括第一挡板、装配轴、隔板、弹性垫块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连接并相互间隔地套设在所述装配轴上,该装配轴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轴向向外限位的限位凸台,所述隔板和弹性垫块为多个,该多个隔板和弹性垫块沿所述装配轴的轴向交替套设在所述装配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块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垫块。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块不少于8个,每个所述弹性垫块的厚度不小于20mm。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环形钢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螺栓相连,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能够沿着所述连接螺栓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栓上安装有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限位套筒。
更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筒可轴向移动地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缓冲器中,将承受外界拉力和推力的两个挡板间隔地安装在装配轴上,装配轴上设有限位凸台以对两挡板进行轴向向外的限位,使得两个挡板只能压缩二者之间的弹性体,形成一级减振模式,而且弹性体由多个隔板和弹性垫块交错布置构成,受力更均匀,减振稳定性和缓冲效果更佳。弹性垫块可优选采用热塑性聚酯弹性材料,更增加缓冲器的综合减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钩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沿车钩缓冲器的中心轴线OO’对上半部分进行了局部剖视以清楚显示各个组成部件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挡板 2 装配轴
3 隔板 4 弹性垫块
5 第二挡板 6 连接螺栓
7 限位套筒 21 限位凸台
OO’ 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器,该车钩缓冲器包括第一挡板1、装配轴2、隔板3、弹性垫块4和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5相互连接并相互间隔地套设在装配轴2上,该装配轴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对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5进行轴向向外限位的限位凸台21,隔板3和弹性垫块4为多个,该多个隔板3和弹性垫块4沿装配轴2的轴向交替套设在装配轴2上并位于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5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钩缓冲器中,将承受外界拉力和推力作用的两个挡板间隔地安装在装配轴2上,装配轴2上设置限位凸台21以对挡板进行轴向向外的限位,限制两个挡板轴向向外移动(即二者相互远离),而只能彼此靠近以挤压中间的弹性体组即隔板3和弹性垫块4,从而形成一级减振模式。其中,弹性体组由多个隔板3和弹性垫块4交错布置构成,形成多个减振单元,承压受力更均匀,减振稳定性和缓冲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朔铁路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29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