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道式无人驾驶自主行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2967.3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龙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蔡勤增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无人驾驶 自主 行驶 智能 公共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智能车载系统和多种传感器的智能车辆,属于公共交通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由地铁、公交车、有轨或无轨电车、出租车等组成,这些公共交通工具共同的缺陷是成本高、造成交通拥堵、不环保,除出租车外不能高效率地把乘客直接运送至目的地,乘客需要倒换交通工具,在交通高峰时无座位,乘客比较辛苦。而出租车对乘客而言价格较高,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新一代智慧城市需要更便捷、更高效率、更环保、更智能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无人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及其它新能源汽车技术近来得到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目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涉及到交通安全问题,不能自由在公路上行驶。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虽然比较环保,但目前还存在续航能力弱、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道式无人驾驶自主行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目的是给乘客提供一种安全、便捷、高效率的乘车工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道式无人驾驶自主行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 配备有智能车载系统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将乘客由出发点车站运送至目的地车站;
b. 由两边护栏隔离围成的专用通道;
c. 安装有车站智能系统与滚杠式入口设备的车站,所述车站除车站入口及出口外,至少乘客上车一侧设有所述护栏;
d. 在复杂路段、车站周边和无护栏处,地面上铺设多个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
所述智能车载系统可以由主机、显示和触摸屏、电子线路接口、传感器接口、导航模块、3G/LTE模块、收音机/音响模块、系统与应用软件等组成。
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可以安装红外传感器、动感传感器或其他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前方的顶部可以安装激光测距仪,用于探测前方和两侧的其他车辆、所述两边护栏及障碍物。
所述两边护栏可以安装多个角反射器,所述角反射器内部安装若干个三面小光学反射镜,将所述激光测距仪发射出的不可见激光束沿原入射方向反射回去,使智能车辆能够精确测量与所述两边护栏之间的距离。
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可以安装无线射频识别RFID询问器。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询问器可以与所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相互感应使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按照所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形成的路线行驶并将所述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存储的位置点信息传送给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
所述滚杠式入口设备内部可以设有计数器,能够限定一次许可进入的人员数量,从而使在规定乘员数量内乘客进入车站上车。
所述通道式无人驾驶自主行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可以设立交通管理中心。
所述交通管理中心出口处及入口处可以设有若干个所述专用通道,方便所述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的维护、救援、调度和派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激光测距仪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询问器的综合运用,弥补了卫星导航精度不够、导航信号漂移和在隧道内无卫星导航信号的现象;由于交通管理中心对智能车辆的有效监控,使得需要维护的智能车辆自动驶入交通管理中心进行维护,解决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弱、成本高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的示意侧面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车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道式无人驾驶自主行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如图1所示,无人驾驶新能源智能车辆1(例如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在专用通道内自主行驶,该车配备智能车载系统2、激光测距仪5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询问器7,同时还设有供乘客上下车专用的滑动车门3和车座4。其中,智能车载系统2为车上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显示和触摸屏,电子线路接口,传感器接口,导航模块,3G/LTE模块,收音机/音响模块,系统与应用软件等组成,具有车辆控制、导航、通讯、安全监控、资讯、娱乐、车内无线网和互联网服务等功能。例如,它为乘客提供与交通管理中心的双向通讯、检测预警车辆故障、与其它智能车辆通讯、为乘客提供资讯、车内无线网和互联网服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龙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龙德天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