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5928.2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温沧;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河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B23C3/00;B23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孔径 高频 铜基板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制线路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的加工方法,这里主要是指铜基厚度≥4.0MM,孔径≤1.0MM高频铜基板。
背景技术
随着高频接收机、大功率模块电源的快速发展,PCB元器件组装密度和集成度的增高以及信号传输速度的增快,功率消耗随之增大,对PCB板的散热性要求和高频传输要求越来越高,高频铜基板由于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且具有翘曲度小、尺寸稳定性高等优点,因此在目前各类金属基印制板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高频铜基板中的铜基板和介质层(聚四氟乙烯)都属于特种板材,其制造工艺与普通FR4(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板)有所区别,尤其是对于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铜基厚度≥4.0MM,孔径≤1.0MM)而言,其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一、钻孔:铜基板的材质硬度较大而且铜基厚度较大(铜基厚度≥4.0MM),而所钻孔较小,因此钻孔容易出现断钻咀现象,特别是小孔径(孔径≤1.0MM);二、成型:铜基板材质硬度大和板厚超出普通FR4板,成型容易出现披锋、毛刺等现象,甚至会出现断锣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目前铜基厚度≥4.0MM,孔径≤1.0MM的高频铜基板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钻孔时容易出现断钻咀、成型时容易出现披锋、毛刺以及断锣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
S1、开料:采用1PNL/叠的高频铜基板叠板厚度,参照同样尺寸大小的FR4板对应调整高频铜基板的铣板参数,使主轴转速提高20%-30%,前进速度下降60%-85%,进刀速度下降40%-70%,然后采用铝基板铣刀对高频铜基板进行分次铣板开料,且每次铣板的深度≤1.0MM;
S2、钻孔:采用1PNL/叠的高频铜基板叠板厚度,参照同样孔径大小FR4板的钻孔参数对应调整高频铜基板的钻孔参数,使主轴转速下降30%-50%,进行速度下降50%-80%,退刀速度下降20%-40%,然后采用钨钢钻咀对高频铜基板的上下两面进行分次钻孔,首先由高频铜基板的铜箔层向下进行分次钻孔,每次钻孔深度≤0.3MM,当钻孔总深度钻到2.6MM时,将高频铜基板的铜基板面向上,在同一轴线上的钻孔位置向下再进行分次钻孔,每次钻孔深度≤0.3MM,直到孔被钻穿;
S3、在高频铜基板的铜箔层上进行图形线路、酸性蚀刻以及阻焊绿油制作,形成高频铜基线路板;
S4、成型:采用1PNL/叠的高频铜基板叠板厚度,参照同样尺寸大小的FR4板对应调整高频铜基板的铣板参数,使主轴转速提高20%-30%,前进速度下降60%-85%,进刀速度下降40%-70,然后采用铝基板铣刀对高频铜基板进行分次铣板开料,且每次铣板的深度≤1.0MM。
优选地,所述高频铜基板由铜基板、介质层和铜箔层构成,所述介质层为聚四氟乙烯,位于铜基板和铜箔层之间,且所述铜基板厚度≥4.0MM,优选为4.2MM。
优选地,步骤S2钻孔过程中板面的盖板采用蚀刻光板。
优选地,所述S3中采用FR4板的加工方法对高频铜基板进行图形线路、酸性蚀刻以及阻焊绿油制作。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S5、采用FR4板的加工方法对高频铜基板进行表面沉银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厚度小孔径高频铜基板的加工方法依据FR4板的加工方法及参数,对高频铜基板的开料、钻孔及成型过程中的铣刀、钻咀等制作工艺中的工具、工艺以及加工参数等进行对应调整,有效解决了高频铜基板钻孔时发生断钻咀以及出现披锋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高频铜基板开料和成型时的披锋毛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频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铜基板1、介质层2、铜箔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河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河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59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