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3563.X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王伟;任友良;杜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G01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火星 探测器 构型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器组合探测器构型,尤其可以应用到火星探测任务中,也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任务要求的金星、小行星等其他深空探测任务的飞行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火星是航天深空探测领域的重要探测对象,主要的探测形式有飞越、环绕、着陆等多种方式。针对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以多器组合方式设计火星探测飞行器构型,需携带小型进入器、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大口径高增益天线、大容量贮箱、太阳翼等部件,兼顾环绕和着陆两种探测方式,适应火星、金星等探测任务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我国火星探测的多器组合探测器构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包括小型进入器、环绕器本体、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太阳翼、大容量贮箱、高压气瓶、主发动机、大口径高增益天线、小容量贮箱、桁架适配器、推进器本体,其中:
小型进入器通过爆炸螺栓连接于环绕器本体顶板;
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通过螺栓安装于环绕器本体侧板;
大口径高增益天线通过螺栓连接并压紧于环绕器本体侧板上,用于发射后择机展开;
太阳翼通过螺栓连接并压紧于环绕器本体侧板,用于发射后择机展开;
小容量贮箱通过双法兰固定于环绕器本体底板上;
大容量贮箱通过单法兰安装于推进器本体的中间贮箱安装板上;
高压气瓶通过箍带安装于推进器本体外部蒙皮上;
主发动机通过支架对称安装于推进器本体底部;
桁架适配器设置在环绕器本体与推进器本体之间。
优选地,其具体为一种主要由下端为碟形的推进器、中间为六面体的环绕器和上端为圆锥形的小型进入器组成的构型,与运载火箭采用包带连接,器间采用爆炸螺栓连接。
优选地,探测器本体包络尺寸为φ3.6m,高度为3.2m;推进器、环绕器和进入器的本体尺寸分别为φ2.3m×1.3m、1.4m×1.4m×1.5m、φ0.76m×0.38m。
优选地,推进器携带大容量贮箱(5),环绕器携带小容量贮箱(9),分离后具备二次轨道机动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大容量贮箱、高压气瓶、主发动机、推进器本体组装成推进器;
步骤二:将环绕器本体、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太阳翼、大口径高增益天线、小容量贮箱和桁架适配器组装成环绕器;
步骤三:在步骤一、步骤二的基础上,将环绕器组装于推进器上;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将进入器组装于环绕器与推进器组合体上,形成所述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
更为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构型由下端为碟形的推进器、中间为六面体的环绕器和上端为圆锥形的小型进入器组成,与运载火箭采用包带连接,器间采用爆炸螺栓连接。
探测器本体包络尺寸为φ3.6m,高度为3.2m;推进器、环绕器和进入器的本体尺寸分别为φ2.3m×1.3m、1.4m×1.4m×1.5m、φ0.76m×0.38m;
推进器围绕大容量贮箱、高压气瓶、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设计,由环绕器控制,完成调姿、变轨、制动等推进功能,将携带的环绕器和进入器送入火星预定轨道,之后择机分离。从下到上受与运载接口、贮箱数量与尺寸、与环绕器接口约束,最终设计成碟形。
环绕器为保证质心在纵轴上,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和大口径高增益天线分别安装于对称的侧板;太阳翼采用双翼,分别安装在侧板,为减小光压力矩,两翼面积相等。其携带小容量贮箱,与推进器分离后具有二次轨道机动的能力。
进入器为保证足够的安装空间,并确保质心同轴,安装于环绕器的顶板,进入火星预定轨道后择机分离,分离前由环绕器控制,分离后自行控制。
本发明采用以上方法,设计一种火星探测器构型,完全满足小型进入器、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大口径高增益天线、大容量贮箱、小容量贮箱、太阳翼等部件的安装和使用要求,由多器组合而成,具有机动能力更强、并行研制、组合安装、研制周期短、通用性、扩展性好等技术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射状态构型。
图2是飞行状态构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35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