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3563.X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王伟;任友良;杜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2 | 分类号: | B64G1/22;G01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火星 探测器 构型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小型进入器(1)、环绕器本体(2)、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3)、太阳翼(4)、大容量贮箱(5)、高压气瓶(6)、主发动机(7)、大口径高增益天线(8)、小容量贮箱(9)、桁架适配器(10)、推进器本体(11),其中:
小型进入器(1)通过爆炸螺栓连接于环绕器本体(2)顶板;
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3)通过螺栓安装于环绕器本体(2)侧板;
大口径高增益天线(8)通过螺栓连接并压紧于环绕器本体(2)侧板上,用于发射后择机展开;
太阳翼(4)通过螺栓连接并压紧于环绕器本体(2)侧板,用于发射后择机展开;
小容量贮箱(9)通过双法兰固定于环绕器本体(2)底板上;
大容量贮箱(5)通过单法兰安装于推进器本体(11)的中间贮箱安装板上;
高压气瓶(6)通过箍带安装于推进器本体(11)外部蒙皮上;
主发动机(7)通过支架对称安装于推进器本体(11)底部;
桁架适配器(10)设置在环绕器本体(2)与推进器本体(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其特征在于:其具体为一种主要由下端为碟形的推进器、中间为六面体的环绕器和上端为圆锥形的小型进入器组成的构型,与运载火箭采用包带连接,器间采用爆炸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其特征在于:探测器本体包络尺寸为φ3.6m,高度为3.2m;推进器、环绕器和进入器的本体尺寸分别为φ2.3m×1.3m、1.4m×1.4m×1.5m、φ0.76m×0.38m。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其特征在于:推进器携带大容量贮箱(5),环绕器携带小容量贮箱(9),分离后具备二次轨道机动的能力。
5.一种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大容量贮箱(5)、高压气瓶(6)、主发动机(7)、推进器本体(11)组装成推进器;
步骤二:将环绕器本体(2)、大尺寸高分辨率相机(3)、太阳翼(4)、大口径高增益天线(8)、小容量贮箱(9)和桁架适配器(10)组装成环绕器;
步骤三:在步骤一、步骤二的基础上,将环绕器组装于推进器上;
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将进入器(1)组装于环绕器与推进器组合体上,形成所述多器组合火星探测器构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35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