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工件定位中心和定位高度变化的自适应机械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7111.0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华晓青;丁卫;徐智武;吴惠兴;李立东;赵旭;徐解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5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件 定位 中心 高度 变化 自适应 机械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件定位中心和定位高度变化的自适应机械手装置,完成某自动生产线中工件工作状态需有两个定位中心和不同定位高度的自动抓取要求。
背景技术
对于有些自动化生产设备中的工件移载,由于各工位中工件工作高度以及定位中心不同,移载机械手需要实现柔性的工作方式。如果采用轨迹机械手或者由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元件,则成本很高,而如果采用直角坐标机械手,且由气缸作为执行元件,那么如何实现这种柔性的工作要求是一个难题。本装置采用浮动升降机构,由气缸驱动并利用弹簧的柔性实现不同高度的抓手定位,同时通过横向运动的两个气缸工作顺序的调整,实现抓手定位中心的变化,以满足不同工位上定位中心不同的工件的抓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工件定位中心和定位高度变化的自适应机械手装置,该机械手装置安装于机械臂上,通过机械臂的来回运动,可实现在两个工位之间的工件移载。本发明可使结构简单,且大大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构思如下:
机械手装置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气缸作为升降驱动,机构中布置弹簧实现浮动,并有撞板控制升降距离,通过气缸的驱动、弹簧的压缩和升降座的浮动实现不同高度的抓手定位;在不同工位不同定位中心情况下,分别通过横向布置的两个气缸,以控制其不同工作顺序,实现抓手定位中心的变化。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步骤:
一种用于工件定位中心和定位高度变化的自适应机械手装置,包括机械臂、连接板、升降部件和抓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机械臂上;所述抓取部件通过一个左侧板一个右侧板安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中的一个升降板上;升降部件采用气动加浮动的升降方式,抓取部件夹紧抓取的运动通过横向运动的两个气缸工作顺序的调整,实现抓手定位中心的变化,从而实现不同定位高度和不同定位中心工件的夹紧抓取。
升降部件结构是:在连接板上下分别安装的导杆上撑板、导杆下撑板,之间安装两个导杆;四个直线轴承分别在两个导杆上滑动,四个直线轴承固定安装于升降板上;升降座固定安装于升降板上,固定安装在上撑板上面的升降气缸通过升降气缸接头、内六角螺钉、弹簧等与升降座连接。撞头板固定安装于升降板上,撞板固定安装于撞头板上。
抓取部件结构是:在升降板左右两侧安装的左侧板右侧板,左右侧板之间通过导杆垫圈安装两个导杆;每个导杆上安装两个直线轴承,直线轴承固定安装于左抓手右抓手上;固定安装在左右侧板上的左右抓手气缸通过抓手气缸接头、抓手气缸接头垫圈,分别与左右抓手连接;盖板安装于左右侧板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本发明机械手具有自适应功能,机械手的升降和抓取两维动作均由气动驱动方式实现,取代原需伺服电机的驱动方式,可使结构简单,且大大降低成本。适用于自动化生产设备中工件有两个定位中心,且抓取高度需变化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工件抓块及定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用于工件定位中心和定位高度变化的自适应机械手装置,包括机械臂(23)、连接板(24)、升降部件( )和抓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通过所述连接板(24)安装在机械臂(23)上;所述抓取部件()通过一个左侧板(16)一个右侧板(6)安装在所述升降部件()中的一个升降板(5)上;升降部件()采用气动加浮动的升降方式,抓取部件()夹紧抓取的运动通过横向运动的两个气缸工作顺序的调整,实现抓手定位中心的变化,从而实现不同定位高度和不同定位中心工件的夹紧抓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7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二茂铁醚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信号强度的动态环境中多物体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