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位错误率监视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9981.6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T.迪特费尔德;D.哈默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岳;李家麟 |
地址: | 德国瑙伊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错误率 监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电路和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位错误率监视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气囊补充约束系统(SRS)由于它们有在碰撞的情况下保护车辆乘客免受严重伤害的能力而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典型的气囊系统具有气囊、充气设备和检测车辆骤然减速的撞击传感器。为了防止意外或者非所需的气囊充气,气囊系统一般要求高安全完整性水平以防止意外或者非所需的气囊充气。一种用于维持高安全完整性水平的方式是使用多个传感器。例如,典型的侧撞气囊系统具有在车门内的压力传感器和位于车门旁边的支柱中的加速计。如果压力传感器在加速计检测到加速的同时测量到压力骤升,则SRS系统展开侧撞气囊。通过为压力传感器和加速计设置恰当定时和幅度条件,在碰撞的情况下但不因为例如由人们关门引起的振动而展开气囊。
关于SRS系统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关于传感器数据发送信道维持高信号完整性水平。在一些SRS系统中,远程位于车辆的各种部分中的撞击传感器经由数字接口耦合到控制器。为了关于发送的传感器数据维持高安全完整性水平,各种数据检错措施用来防止在传感器数据线路存在噪声和扰动时的气囊展开。
发明内容
在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具有状态数据的数据块确定是否触发事件的方法包括:通过信道以电子方式接收数据块;对数据块执行数据完整性校验以确定特定数据块是否具有发送故障;基于执行数据完整性校验来计算接收的错误度量;并且如果接收的错误度量越过第一错误阈值,则禁用事件触发。
在附图和下文描述中阐述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的细节。根据描述和附图并且根据权利要求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照与附图结合进行的以下描述,在所述附图中:
图1图示了实施例气囊系统;
图2图示了实施例循环冗余校验(CRC)性能限制图形,该图形示出了串行外围接口(SPI)总线关于位错误概率的失败率;
图3图示了实施例CRC性能限制图形,该图形针对多个发送示出了SPI总线关于位错误概率的失败率;
图4图示了实施例安全功能系统;
图5a-5c图示了实施例错误概率监视器;并且
图6a-6c图示了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详细讨论当前优选实施例的实现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提供可以在广泛多种具体背景中具体化的诸多适用发明概念。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举例说明用于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的具体方式而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将在具体背景(即气囊展开系统)中关于优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基于传入数据可靠地确定是否触发事件的系统。
在汽车安全系统(比如气囊系统)中,使用数据检错技术(比如CRC校验)验证发送的传感器数据以保证没有可能误激活触发式安全措施(比如气囊展开)的数据错误。为了在高错误条件下维持高安全完整性水平,监视检测到的数据错误以确定接收的错误度量。如果接收的错误度量超过阈值,则禁用触发式安全措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即使在其中实施的数据检错技术具有未检测到数据错误的提升概率的错误条件下仍然维持高安全完整性水平。
图1图示了具有由电子控制单元(ECU)102监视的远程传感器104、106和108的实施例气囊系统100。在气囊展开期间,ECU 102内的激发接口132激活引燃器(squib)134,该引燃器触发气囊136的充气。在实施例中,远程传感器104、106和108远离安全恢复(safing)引擎118和微控制器116。例如远程传感器104、106和108可以位于汽车车架的部分和门中与气囊控制电路系统相距某一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传感器104、106和108具有使用接收器集成电路(IC)向传感器供应功率并且解调所接收数据的2线传感器接口,比如PSI5或者DSI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