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状代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1308.8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维 |
主分类号: | A23L1/236 | 分类号: | A23L1/236;A23L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官塘成业街1***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桌甜味剂,特别是一种颗粒状代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使得人们尽可能的减少糖的摄入量,然而这样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食品的口味。
高倍甜味剂具有近似糖的甜味,其可以提供具有多种味道品质的糖的甜味。然而,因为它比糖甜许多倍,仅需要极少量的所述甜味剂以代替糖,如此可以减少人们摄入糖的量,从而降低人们吸收的热量。
目前市售的代糖大多为了混合均匀而被制成粉末状,因而存在处理任何粉料时,都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如:流动性较差,粉尘的飞扬及产生静电;易吸潮结块;而且在进行高速小包装时,极易堵塞及难以封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状的代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以解决目前处理粉末状代糖存在流动性较差,粉尘的飞扬及产生静电;且易吸潮结块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颗粒状代糖,其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原料:97~99.9%的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和0.1~3%的高倍甜味剂。
较佳的,原料中还包括香精和营养性添加剂至少其中之一。
较佳的,所述高倍甜味剂包括AK糖(乙酰磺胺酸钾)、三氯蔗糖(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索马甜(Thaumatin,它灵蛋白质)、阿力甜【L-天门冬酰-N-(2,2,4,4-四甲基-3-硫杂环丁基)-D-丙氨酰胺, 又称天胺甜精】和纽甜(二甲基乙基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至少其中之一。
较佳的,所述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为低吸湿性的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其为砂糖、赤鲜糖醇、异麦芽酮糖、乳糖醇和甘露糖醇其中之一。
本发明还采用另一个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颗粒状代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量高倍甜味剂和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
步骤二,将所述的高倍甜味剂溶于已经消毒杀菌的水中,得到浓度为15~60%的喷涂溶液;
步骤三,再将高倍甜味剂的喷涂溶液喷涂至所述的颗粒状的低甜度甜味剂上;
步骤四,然后将喷涂后的湿粉粒进行干燥处理。
较佳的,在配制所述喷涂溶液时,加入香精或营养性添加剂。
较佳的,所述水位软水或去离子水。
较佳的,所述喷涂是在常温状态下或低于常温状态下,将所述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放入转速为10~20转/分的搅拌机内,再将所述喷涂溶液雾化喷涂于颗粒状低甜度甜味剂上。
较佳的,所述干燥处理是将喷涂后的湿粉粒放在温度为50~70℃的平板干燥机或流化床干燥机上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代糖为颗粒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强的强度,粉尘极少,不易产生静电,更适宜于进行小袋的高速包装,以致大大减少包装成本;该甜味剂在产品较粉末状代糖的吸湿性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颗粒状代糖,其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原料:97~99.9%的低甜度甜味剂和0.1~3%的高倍甜味剂。还可以包括香精、营养性添加剂。
其中,高倍甜味剂至少包括AK糖、三氯蔗糖、索马甜、阿力甜和纽甜的一种;此类甜味剂要求对高温及于水溶液中稳定性好。而低甜度甜味剂包括砂糖、赤鲜糖醇、异麦芽酮糖、乳糖醇和甘露糖醇其中之一;此类甜味剂吸湿性低、喷涂后不易粘连。上述原料于市场上均能方便购买。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准确称取三氯蔗糖0.5kg和AK糖0.5kg,将其溶于1kg的去离子水中形成含高倍甜味剂50%重量百分比浓度的喷涂溶液;将该溶液在常温(或常温以下)状态下,将999kg颗粒状的异麦芽酮糖放入搅拌机内,在为15转/分的转速下,再将喷涂溶液雾化喷涂于颗粒状的异麦芽酮糖上;最后将喷涂后的湿粉粒放在温度为70℃的流化床干燥机上干燥制成颗粒状代糖。干燥温度不能超过100℃,控制在50~70℃为宜。该配比制成的颗粒状代糖的甜度约为砂糖的0.9倍。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维,未经张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