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2508.0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运转状态可变控制内燃机的进气门及排气门即内燃机气门的开闭正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已知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叶片类型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是现有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之一。
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包括从曲轴被传递旋转力的罩体和旋转自如地收容于该罩体内部并固定于凸轮轴端部的叶片部件,在所述罩体的内周面从直径方向彼此向内侧突出地设有多个蹄块,在多个蹄块和所述叶片部件的多个叶片之间分隔有前进角油室和滞后角油室。
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有选择地向所述前进角油室和所述滞后角油室中的任一油室供给由电动泵排出的液压,通过该驱动液压使所述叶片部件进行正反旋转,使所述叶片从圆周方向抵接于所述蹄块,由此将正时链轮进气门的开闭正时可变控制为限制最前进角位置和最滞后角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5212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要求降低供给到各所述油室的液压,从而使所述叶片的片数增加,另外,为了得到叶片部件相对所述罩体的大的相对旋转角度,期待尽可能地减薄各所述蹄块的圆周方向的壁厚。
但是,如果减薄了各所述蹄块的壁厚,则强度降低,从而在使所述叶片从圆周方向压接在该蹄块上时,有可能蹄块发生弯曲变形,不能得到期待的相对旋转角度。
因此,为了确保强度,不得不一定程度地增加所述蹄块的壁厚,其结果,不能增加罩体和叶片的相对旋转角度,这样就顾此失彼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能够充分确保罩体和叶片部件的相对旋转角度,并且能够确保蹄块的强度。
第一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罩体,其在内周面设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蹄块;叶片部件,其固定在凸轮轴上,具有将形成在各所述蹄块之间的多个工作室分隔为前进角工作室和滞后角工作室的多个叶片,通过有选择地向所述前进角工作室和所述滞后角工作室供给或排出液压,使该叶片部件相对所述罩体旋转到前进角侧或者滞后角侧;通过使特定的所述叶片从圆周方向抵接于特定的所述蹄块,限制最前进角位置和最滞后角位置;在最前进角位置或者最滞后角位置被限制的状态下,在特定的所述蹄块的外周侧的两个R状角部中,所述叶片不抵接一侧的一个角部的曲率半径大于特定的所述蹄块以外的其他蹄块的角部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发明,能够充分确保罩体和叶片部件的相对旋转角度,并且能够确保蹄块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液压回路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将同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在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4是表示将同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在前进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锁止机构的锁止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在滞后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表示将同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在前进角侧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链轮
2 凸轮轴
3 相位变换机构
4 液压回路
5 罩体
7 叶片部件
8a~8d 第一~第四蹄块
9 滞后角油室
10 前进角油室
11 罩体主体
12 前板
13 后板(板部件)
14 螺栓
18a 第一隆起部
18b 厚壁部
19a 第二隆起部
19b 突部
21 叶片转子
22 第一叶片
22a 切口部
22b 突起部
23~25 第二~第四叶片
30 锁止销
31 锁止孔
33 定位凹部
34 定位销(定位凸部)
42 突部
42a 外表面
62 第二叶片的突部
62a 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2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