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L-2-氨基丁酸的载体、工程菌株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308.4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晟;陶荣盛;朱傅赟;赵丽丽;蒋宇;杨俊杰;孙周通;沈正权;黄鹤;孙梁栋;董枫;刘映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N15/53;C12N15/60;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P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祝莲君;雷芳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氨基 丁酸 载体 工程 菌株 方法 | ||
1.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载体具有编码苏氨酸脱氨酶的多核苷酸序列和编码L-氨基酸脱氢酶的多核苷酸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编码苏氨酸脱氨酶的多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
大肠杆菌来源的ilvA基因、大肠杆菌来源的TdcB基因、芽孢杆菌来源的ilvAbs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来源的苏氨酸脱氨酶基因、或拟南芥来源的苏氨酸脱氨酶基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编码苏氨酸脱氨酶的多核苷酸序列为:大肠杆菌来源的ilvA基因或大肠杆菌来源的TdcB基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编码L-氨基酸脱氢酶的多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
芽孢杆菌来源的L-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芽孢杆菌来源的L-丙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古球菌来源的L-丙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链霉菌来源的L-缬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嗜热放线菌来源的L-苯丙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嗜热芽孢杆菌来源的L-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或芽孢杆菌来源的L-苯丙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编码L-氨基酸脱氢酶的多核酸序列选自下组:
芽孢杆菌来源的L-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嗜热芽孢杆菌来源的L-亮氨酸脱氢酶编码基因,或链霉菌来源的缬氨酸脱氢酶基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组载体从5’端到3’端依次具有:第一启动子、苏氨酸脱氨酶编码序列和第一终止子、L-氨基酸脱氢酶编码序列和第二终止子。
7.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载体或基因组中整合有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多核苷酸序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具有选自下组的至少一个特征:
(1)天冬氨酸激酶I基因thrA的1034位碱基发生C→T突变;
(2)天冬氨酸激酶III基因lysC的1055位碱基发生C→T突变;
(3)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启动子为trc启动子;
(4)乙酰-CoA合成酶基因acs启动子为trc启动子;
(5)选自下组的至少一个基因失活或敲除:二氨基庚二酸盐脱羧酶基因lysA、高丝氨酸琥珀酰转移酶基因metA、苏氨酸脱氢酶基因tdh、苏氨酸转运酶基因tdcC和调控基因iclR。
9.权利要求7-8任一所述的宿主细胞在制备L-2-氨基丁酸中的用途。
10.一种生产L-2-氨基丁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i)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7所述的宿主细胞;和
(ii)从(i)的培养物中分离出所述的L-2-氨基丁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上海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3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