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木耳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5999.X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陈颖;黄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木耳 菌丝 制备 方法 及其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背景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著名的药食兼用真菌,,是一种大型真菌,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黑木耳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血栓、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等功能。菌丝体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相当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根、茎、叶,是黑木耳的主体。黑木耳的子实体,又称担子果,是我们烹饪食用的部分。
《本草纲目》中记载,黑木耳:性平,味甘;补齐止血、涩肠活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黑木耳的药理作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黑木耳子实体及其提取物除了具有传统上的药理作用以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诱变、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由于野生黑木耳越来越稀少,且外销需求量大。目前研究以大量人工发酵菌丝体在生产上应用,但液体发酵耗能高,所得产物活性成分低,容易污染等缺陷。
在产物应用方面,有籍保平等的“黑木耳类降脂食品及加工方法”(CN1864541)以及张聪等的“黑木耳饮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1317681),他们均对黑木耳产品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将制成的产品用在降血脂以及保健功能上。
目前,在国内外用食药用菌子实体加工成的各类保健品,如各种食药用菌饮料、口服液、胶囊等,尚无涉及到以果蔬汁为原料,通过液体发酵法制备黑木耳菌丝球的方法及其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木耳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以果蔬汁为原料,通过液体发酵法制备黑木耳菌丝球及其产品。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黑木耳菌丝球的制备方法,以黑木耳为出发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果蔬汁,获得黑木耳菌丝球。
所述液体发酵包括摇瓶扩大培养、种子罐扩大培养和发酵罐扩大培养。
所述液体发酵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组成:摇瓶培养基:果蔬汁50-300 ml、白砂糖5-20g、KH2PO4 1-5g、MgSO4·7H2O 1-5g、ZnSO4 ·7H2O 0.1-0.5g,加水定容至1000ml,pH自然;发酵培养基:果蔬汁50-300 ml、白砂糖5-20g、KH2PO4 1-5g、MgSO4·7H2O 1-5g、ZnSO4 ·7H2O 0.1-0.5g、CaCO3 3-7g,加水定容至1000ml,pH pH自然;
(2)培养条件:
一级摇瓶:将生产斜面种用摇瓶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得到生产摇瓶一级种,培养条件为:以100-250mL/500mL装量,接入0.5-2cm2的斜面菌种,70-250rpm振荡培养5-10d,温度20-30℃;
二级摇瓶:将生产摇瓶一级种用体积比为5-20%的接种量,按上述一级摇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再次扩大培养3-7天,得到生产摇瓶二级种;
种子罐培养:将生产摇瓶二级种转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得到发酵一级种;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15%(v/v),罐温20-30℃,罐压0.03-0.1MPa,搅拌速度50-200rpm,通气量1:0.2-1.0v/v.min,发酵培养3-7d;
发酵罐培养:按种子罐培养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将发酵一级种转接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培养,发酵5-10天放罐,发酵醪经过滤,得到发酵液和新鲜的黑木耳菌丝球。
所述果蔬汁为葡萄汁、苹果汁、橙汁、桃汁、山楂汁、梨汁、西瓜汁、甘蔗汁、草莓汁、杨梅汁、胡萝卜汁、黄瓜汁、番茄汁、白菜汁、芹菜汁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黑木耳菌丝球制成各种黑木耳菌丝球干品、饮料、果冻、口服液或胶囊产品。
用果蔬汁作培养基,制备的黑木耳菌丝球及其产品具有色泽天然美观、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和一定的保健作用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黑木耳菌丝球的制备方法,以黑木耳为出发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果蔬汁,获得黑木耳菌丝球。
所述液体发酵包括摇瓶扩大培养、种子罐扩大培养和发酵罐扩大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9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尘器的卷线器卷簧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坯连铸电磁搅拌器动态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