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1337.5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天山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A23L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茶叶 酱油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的技术领域,涉及调味品的制造工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酱油是常用的发酵调味品,是烹饪中的主要佐料,也是制作各种调味品的重要原料。因此,酱油在各类调味品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酱油产品多以小麦、麸皮、豆粕为原料生产,市场上普通酱油占绝大多数,高档酱油较少,酱油品种、风味过于单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相对落后。
茶叶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之一。茶叶中含有茶蛋白、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茶叶皂甙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菌和抗辐射等生理功能。由于茶叶具有的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使其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
每年采茶季节过后,除去可以制成茶叶的,尚有大量的茶鲜叶资源闲置,为充分利用茶树资源,对于过了采摘期的成熟芽叶,有人曾经将茶叶作为辅料改善蜜饯类食品的风味,但是此举仍不能解决茶鲜叶资源大量闲置的境况,并且只能作为零食,不能作为菜品大量的应用。
有部分消费者不爱饮茶,但他们又期望也能充分利用茶叶所具有的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将茶叶添加到食品中去制成各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已成为一种需要和时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茶叶酱油,其目的是丰富调味品的营养、口味和香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固体茶叶酱油,主要原料包括茶叶、水,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原料还包括食盐、味精、红糖。
所述的茶叶为红茶;或者为绿茶;或者为黑茶。
所述的茶叶、食盐、味精、红糖和水在原料状态时的质量配比为:100∶10∶5∶5∶20。
在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过程中,添加桂花、茉莉花、菊花,或添加桂花、茉莉花、菊花中的任意一种,或添加桂花、茉莉花、菊花中的任意两种;添加的质量不超过添加前的总质量的5%。
在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人参、枸杞、苦瓜,或添加人参、枸杞、苦瓜中的任意一种,或添加人参、枸杞、苦瓜中的任意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方法,其发明目的与上述技术相同。
以上所述的制作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选择优质的干态茶叶;
所述的食盐、味精、红糖加水溶解、搅拌,水温在80℃以下;
通过吸附将茶叶软化后,堆放24小时,温度控制在50℃发酵;
发酵后,将茶叶摊凉,散发水分,用炒锅将茶叶炒干,炒锅温度不高于90℃;
炒干摊凉后经过进行粉碎;粉碎后,颗粒大小为350~400目;
灭菌、包装,包装用塑料纸,分2克~100克分装。
本发明还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选择优质的干态茶叶;
所述的食盐、味精、红糖加水溶解、搅拌,水温在80℃以下;
通过吸附将茶叶软化后,堆放24小时,温度控制在50℃发酵;
将上述发酵的茶叶在1~2个大气压下,用80℃~100℃的热水浸渍20~30分钟,茶叶与水的质量之比为1∶3;
滤出滤液、滤渣后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在真空条件下浓缩成干物质,含量达到20%~30%,再经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即成品。
本发明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的固体茶叶酱油的制作方法的工艺过程为:
选择优质的干态茶叶;
所述的食盐、味精、红糖加水溶解、搅拌,水温在80℃以下;
在搅拌下浸渍20~35分钟后进行挤压;
在用离心机除掉渣液、沉渣,再用水、盐、味精、红糖构成的浸渍溶解液,进行第二次浸渍,茶叶与浸渍溶解液的质量比例为:1∶5;所述的浸渍溶解液含量中的水、盐、味精、红糖的质量比例为:100∶10∶5∶5;浸渍温度为80℃;经过15~20分钟;
然后再次挤压过滤,得到茶叶与浸渍溶解液的混合物;
经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即成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茶叶得到充分利用,获得营养丰富、口感更佳、香气更浓的调味品,满足不同口味要求的消费者对酱油调味品的要求;另外,充分发挥茶叶和其它添加保健品和调味品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天山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天山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1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单可靠的连杆滑移机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抗菌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